中医药治疗便秘,尤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不仅能够达到通便的作用,还能通过草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调整人的整体状态,提高治疗便秘的疗效。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对于便秘的认识。
一、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久坐少动
劳倦过度
年老体虚
病后产后
药物所致
先天禀赋不足
二、便秘的病位
中医认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因此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但同时也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肺与大肠相表里,那么肺失宣降,则为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出现便秘。
脾主要是功能是运化食物,那么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便秘的出现;如果过食肥甘厚味之品,或素体内热,胃火炽盛,耗伤津液,同样也会导致便秘的出现。肝主疏泄,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则会出现肝气郁滞,日久还会化热耗伤津液,则也会出现便秘。肾的功能为主水而司二便,那肾的功能失常比如肾阳虚、肾阴虚都会导致大便异常的出现。因此,中医在治疗便秘的时候不仅仅着眼大肠传导失常,用专门通便之药物,同时还要调整失调的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正常,从而大便通畅。所以这才是治“本”之法。三、便秘的病性
便秘的病理性质呢,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寒、热、虚、实四个方面,但这四个方面同时也会存在兼夹或相互转化。正是因为如此,治疗便秘就不单单是一个去火药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需要根据患者寒热虚实的兼夹或者转化情况来进行用药。这也是我在前面一直强调得了便秘一定要看医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了。因为如果便秘的性质搞错了,那用药就会错误,轻则出现不管用,重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四、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热性的便秘,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上火了”:主要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口干口苦,小便短赤。
寒性的便秘,有人可能会问到,寒也会导致便秘?答案是肯定的,寒性便秘主要以大便艰涩,腹中拘急冷痛为主要症状,同时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等情况。
气滞的便秘,在平时遇到的也比较多:主要以排便不爽,腹胀为主。同时伴有肠鸣、胸胁满闷、打嗝或放屁较频繁。
虚证的便秘在平时也比较多见,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老年人的便秘多是以虚证为主,这也是我不主张随便乱用去火药通便的另外一个原因。气虚的便秘:主要是排便没有力气,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同时还会伴有乏力懒言、食欲不振等情况。
血虚的便秘:主要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面色少华为主,同时还会伴有头晕、心悸、口唇色淡等情况。这种证型在贫血的患者中比较多见,在年轻女性中也比较多见。
阴虚的便秘:主要以大便干结如羊矢、口干欲饮为主。同时可能会伴有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心烦少眠等症状。
阳虚的便秘:大便的性质干或者不干,但排出困难,畏寒肢冷。同时还会有腰膝酸冷、小便清长等症状。
五、便秘的治疗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便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便秘的治疗,中医有中成药、中草药之外,还有针灸、推拿按摩、耳穴压豆等多种方法治疗。不管哪种治疗都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这里不再过多的阐述。如果便秘的患者想了解自己用哪些药物治疗便秘合适,还是要到门诊上找中医生去看病。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自我按摩的方法来治疗便秘。
1、一指禅推法:用我们的拇指在中脘穴至关元穴之间来回推,往返治疗5-6次。2、摩腹法:用我们手掌顺时针方向摩腹5-8分钟,最后在按揉两边的天枢穴2分钟。3、按揉支沟、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六、便秘患者的预防调摄
(1)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应定时定量进餐,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避免食物过于精细,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每日饮水1.5-2L。
(2)建立良好排便习惯,每日主动排便,逐步建立直肠排便反射。排便时集中注意力,每次排便时间不能太长,摒弃临厕时读书、看报、玩手机等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锻炼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腹肌锻炼。老年人锻炼以轻量、适度为宜,可选择散步、太极、做操等。(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必要时给于心理治疗。
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者应给予心理指导和认知治疗。合并明显心理障碍者,可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存在严重精神心理异常者,应转至精神心理科专科治疗。(5)避免大量或长期服用蒽醌类刺激性泻药,部分蒽醌类泻药有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何首乌等蒽醌类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因素。
下面我再对便秘的患者做一下提示:
(1)出现便秘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2)千万不能随便服用中药去火药物做为通便药物使用。
(3)不要轻信某些保健品的过度宣传,一些保健品中含有番泻叶、决明子、芦荟等中药成分,还有一些保健品根本成分就不明确。不合理应用会有肝损伤、结肠黑变病的风险。同时大家也不要迷信国外的保健品或者通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