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牙齿脱落,进食少而精细;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菌群紊乱。2、药物作用:安眠药、某些降压药等。3、疾病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孤独,社会交往和运动减少。4、泻剂依赖:麻仁丸、黄连上清丸、各种润肠茶等。5、老年便秘深层次原因:“肠动力下降,肠生态紊乱”,俗称“老人肠“。警惕“老人肠”年轻化:目前“老人肠“有年轻化趋势:随污染、工作压力及饮食因素等造成三十岁左右人群的慢性便秘,并伴乏力、色斑、口臭、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状态;正常肠道细菌分为:(1)有益菌:亦称共生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等。(2)中间菌:如肠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等。这些细菌对人体既有益也有害,两者兼而有之。(3)有害菌: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主要是有害作用。(4)肠道菌群失调:有害或致病作用尤为明显。“老人肠”的后果: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用力排便使血压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瘫痪或死亡;用力排便诱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老年痴呆等。6、错误观点:中药安全大黄、番泻叶、或含有类似物质的刺激性泻药均不适合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特殊使用。长期使用的风险有:(1)老年患者长期使用的风险:体内环境紊乱,加重原有疾病。(2)中青年长期使用的风险:结肠黑变,可能癌变。7、重视便秘,谨慎使用泻药,避免滥用。实验证实,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造成结肠神经细胞减少,黏膜的敏感性下降。肠动力下降。老年人的风险:(1)水和电解质失衡:低血容量,低血钠症,低血钾症(2)高钠血症:应用高浓度乳果糖等。(3)失镁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慢性碳酸氢根丢失)(4)药物的医源性风险: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老年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