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脾胃科刘绍能主任治疗湿

作为中医医联体单位,中国医院委派脾胃科刘绍能主任来我院坐诊。我院安排两名中医研究生为刘主任侍诊并总结诊疗经验,现将刘主任治疗湿性便秘的医案汇报如下:

病案精选

李某,女,45岁,主因“排便不畅,腹部胀满不适1年余”就诊,患者近1年来排便粘滞不爽,排出不畅,每次排便达15分钟之久,自觉无穷便意,解不尽感,大便稀溏,一日一行,腹部胀满不适,周身酸楚,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黑便及脓血,患者平素自服中药及通便药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效欠佳。现症见:排便不畅,粘滞不爽,排便不尽感,大便稀溏不成形,腹部胀满不适,纳尚可,寐差,自觉困倦乏力,小便可。中医望闻切诊:舌质淡胖,苔白微腻,脉细弱。西医诊断: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脾虚湿滞;治疗原则:健脾化湿,理气通腑。予升阳防风除湿汤加减,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厚朴10克,枳实20克,虎杖15克,泽泻10克,姜半夏9克,瓜蒌30克,干姜6克,炒莱菔子10克,黄连3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14剂,中药水冲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嘱患者易消化饮食,适当运动。

按语:

刘绍能主任指出,所谓湿秘是指湿邪阻滞大肠而导致大便黏滞不爽、排出不畅的病症,属于便秘之一种。而湿秘之说自古有之,湿秘病名首见于宋代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大便门》,其言:“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提到:“湿秘……湿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其病变机理则是湿滞,此外有气滞、脾虚、化热之病理变化。其相互关系则是湿阻则气滞;脾虚易为湿困,湿困则易伤脾;湿郁易化热,则成湿热证。湿秘的病位在肠,由脾所主,关乎于肝。而湿秘的症候特点亦较复杂,由于湿性黏滞,故湿邪为患,肠腑传导失司,致大便黏滞不爽,滞涩不畅。并且湿秘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变症较多,比如湿邪困阻脾胃则脘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湿邪化热则心烦胸闷、身热不扬;热邪伤津导致口干渴,尿短黄;如伴有气滞则腹部及胁肋部胀满疼痛,且可攻窜不定;又因脾虚湿困而使面色无华,消瘦,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无力,因此刘绍能主任认为该病以祛湿为主,理气通腑为助。湿秘之通腑气,润下之则助湿,攻下之则伤正而湿不除,唯理气通腑与祛湿合用最宜。

同时刘绍能主任亦强调善后调理之重要性,其认为在大便通畅之后,逐渐去除枳实、大腹皮等行气耗气之品,而以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法,调补人体正气,并顺应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加入小量的柴胡、升麻,3-5g为宜,与原方中诸降药相配合,以达升降之统一,并以调补法善后,用药1-2个月,患者多获痊愈。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多病史较长,有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史,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使便秘顽固难愈,因此应停用刺激性泻药。在中药治疗方面,刘绍能主任强调不能突然停药,否则易出现反跳。在便次、便质及排便情况获得改善后,应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减量停药。在生活饮食方面,刘绍能主任认为患者宜饮食多样化,多进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还应适当运动,增加肠道蠕动。

刘绍能教授简介

3月8日

中国医院脾胃科刘绍能教授来我院坐诊

跟师学生

王振雪,医院内科医师,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期间跟随国家级名老中医邵祖燕、李永成教授出诊学习。参与天津市局级课题2项,并以第三人身份参与课题:基于“脑肠菌轴”探讨痛泻要方对IBS-D菌群及肥大细胞的影响。

专业方向: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脾胃科疾病。

田廷斌,医院肿瘤科住院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医院学习,熟练掌握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

专业方向: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惠民活动

医院惠民活动在全民享每周六、周日优惠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升级,凡年满65周岁的老人凭身份证挂号,门诊检查每天都可享受优惠。

来院路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zf/9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