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揭盖为中医的治法之一,可用于小便不利

北京治酒渣鼻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提壶揭盖为中医的治法之一,意即通过宣肺利水,以达到通利大、小便、消除水肿的目的。

因肺为水之上源,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但如果肺气闭塞,不能宣达,它就不能肃降;失去肃降作用,它也就不能通水道了。

《中医大辞典》对提壶揭盖的解释是:“治法,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

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选宣肺降气,这一经验,喻为提壶揭盖之理,故名。”

然而,条目中未提及“提壶揭盖”这一治法术语始于何人,始于哪本书。

经查文献,发现有两处提及相类此法。

一是《古今医案按·卷第六》记载:“朱丹溪治一人,小便不通,医用利药益甚,脉右寸颇弦滑,此积痰在肺。

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焦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

二是在陈修园《时方妙用·卷四》中谈到:“癃闭证,小便点滴不能,……有用补中益气汤后以手探吐者,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窍,则下窍通矣。”

此两处内容都提到小便不通,都是用了吐法,都提到宣肺以利水的形象比喻。

然而,此两处未提到“提壶揭盖”这一术语,也未提到此法亦可用来治疗水肿。

至于具体提及用提壶揭盖法利水消肿,治疗水肿病,尚不知为何人,望知之者有以教我。

提壶揭盖的代表药物为桔梗、杏仁。

两者虽然都能开宣肺气,然而,桔梗苦辛性平,宣而能升,号称舟楫之药,能清利咽喉,理气开胸,载药上行;杏仁苦辛而温,开而能降,故能平喘止咳,润肠通便。

关于桔梗为舟楫之药,最早提出的是金代张元素,这一形象提法,得到了后代医家的认可。

但到了清代张志聪,却不以为然,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在《本草崇原》中说:“张元素不参经义,谓桔梗乃舟楫之药,载诸药而不沉。今人熟念在口,终身不忘。夫以元素杜撰之言为是,则《本经》几可废矣。”

张姓历来出名医,这两位张姓大家意见反佐,然究之诸医用药习惯及临床积累,当以张元素之说为是。

历代医家对“提壶揭盖”之法的应用:

1、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曾讲述了两个病例,一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另一个病例是在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2、清代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而癃闭(小便不通)的病人。这个病人在此之前,已看过不少其他医生,那些医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药给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肿也越来越严重了。张志聪果然与众不同,他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肿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肿也就消了。

3、北宋史堪治宰相便秘案。

蔡京为北宋徽宗时的宰相。一次蔡因大肠秘固不通,十分难受,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于是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当面碾成粉末,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了奇效。

蔡惊喜万分,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堪笑道:这很简单,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所以药到病除。而史堪就是后来被誉为和名医许叔微医术相伯仲的史载之,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名家方书《史载之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zf/11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