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婴幼儿便秘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http://www.wxlianghong.com/

婴儿便秘的根据病因可分为:

器质性便秘:

具有特定的病因,通常是由于全身或肠道的疾病引起的。婴儿器质性便秘应首先治疗原发疾病,一旦原发病治疗好转,便秘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功能性便秘:

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饮食、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精神和代谢等因素有关。

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不积极治疗,50%的患儿可延续至成年,治疗的效果与治疗的时间和症状的程度有关,干预的时间越早,症状越轻,治愈的可能性也越大,80%的患儿经过1年的长期治疗后可被治愈,且治疗时间越长,治愈率越高。

遗传因素:

如果婴儿的亲属具有便秘的病史,发生便秘的概率更大。

饮食因素:

婴儿进食不足会减少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进食含糖量较低的奶液会降低胃肠的蠕动,引起便秘。如果月龄较大的婴儿添加的辅食中蛋白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不足,也会引起大便干燥。有些婴儿对牛奶过敏,食用过多乳制品后可能会出现便秘。

肠道功能异常:

高月龄的婴儿如果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可能会出现便秘;

营养不良、高钙血症、先天性肌无力等疾病可引起婴儿肠壁肌肉乏力、肠道功能失常而出现便秘;

此外,抗胆碱药物、抗酸药物或某些抗惊厥药物、利尿药物、补铁剂,可降低肠道蠕动而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患儿因心理障碍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而引起便秘

诱发因素:

月龄

婴儿便秘在0~3月龄的婴儿中患病率最低,4~6月龄的婴儿饮食中开始添加辅食,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

解剖结构在内括约肌增厚及存在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等局部解剖异常的婴儿中,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升高。

典型症状:

婴儿便秘的典型表现是排便频次减少、粪便硬结且不易排出,严重时可损伤肛肠黏膜和肌肉,引发痔疮、肛裂、直肠脱垂。部分患儿容易被激怒而哭闹,也可伴有不安、拒食、腹胀、呕吐食欲不振和早饱等表现。

排便次数减少:

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在进食13小时后排便,每日2~4次;

牛乳或奶粉喂养的婴儿平均在进食15小时后排便,每日1~2次;

添加各种辅食后,平均每日排便1次。

当婴儿出现便秘时,排便次数将会减少。

粪便坚硬:

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多为膏状并带有少许颗粒;少数为稀薄便,牛乳或奶粉喂养的婴儿粪便较干稠,有时可混杂白色凝块。当婴儿出现便秘时,粪便呈块状且干燥坚硬。

排便困难:

粪便硬结、肠道蠕动降低等因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形成硬块,排出时可擦伤肠黏膜引起出血,粪便表面黏附少量血液,婴儿因排便时疼痛而哭闹。此外,硬块会不断扩张直肠,肠液绕过硬块流出体外,从而在婴儿尿裤上出现糊状粪液。

伴随症状:

便秘的婴儿常出现烦躁的症状,容易被激怒而哭闹,同时可出现食欲不振和早饱的表现,这些表现通常在粪便排出后就会消失。

便秘的婴儿因粪便长期在肠道内蓄积,粪便内的有毒物质不断被吸收进入血液,婴儿可出现头晕、乏力、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的表现。

长期便秘可有精神不佳,且因摄食不足发生营养不良。

鉴别诊断:

婴儿便秘在特定情况下容易被误诊为腹泻,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有些婴儿的便秘可在肠道内形成巨大粪块,粪块不易排出从而扩张直肠,肠液绕过粪块从肛口流出而表现为大便失禁,容易被误诊为腹泻,腹部体检和直肠指检触及坚硬粪块可帮助鉴别诊断。

饮食:

足量饮水,鼓励母乳喂养,牛乳或奶粉喂养时可在饮食中增加8%~10%的食用糖,增加胃肠道的蠕动,稍大月龄的婴儿可在辅食中适当增加豆类、水果和蔬菜。

清除肠道阻塞:

避免用肥皂液或纯水清洗直肠,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以达到软化大便,促进粪便排出的目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对于灌注方法不能排出粪块的婴儿,可考虑用手指掏出,但应注意不能损伤婴儿的直肠黏膜和肛门肌肉。

排便训练:

8~12月龄的婴儿可以开始训练排便,可在每日的清晨或进食后定时排便,从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是一种微生态制剂,通过降低肠道的PH值、增加肠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改善婴儿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缓泻剂:

乳果糖是一种渗透性泻药,可在结肠内被消化道菌群分解,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改善大便性状,并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加快通畅,可用于婴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日常护理:

婴儿便秘的日常管理应以家长护理为主,通过加强患儿饮食方面的管理,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从而改善婴儿便秘的症状。

同时,家长也可通过调节饮食和排便训练等措施预防婴儿便秘的发生。

饮食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在乳液中加入适当的菜水或橘汁,帮助润滑肠道;

牛奶或奶粉喂养的婴儿可在牛乳中加入适当的食用糖,增加肠道的蠕动;

月龄较大的婴儿可逐渐增加辅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另外,足量饮水,尤其在炎热的季节。

腹部按摩:

轻轻的按摩婴儿的腹部,可以刺激肠道运动,促进排便。

排便训练:

早期排便的训练可以帮助婴儿形成按时排便的习惯,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训练每天在清晨或饭后等固定时间进行排便。

日常病情监测:

家长应记录婴儿每天的排便次数,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从而了解治疗效果,同时为治疗提供预后信息。

特殊注意事项:

婴儿便秘通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便秘的基础上突然出现了便血、排便疼痛、直肠脱出、发热、体重降低等症状,应警惕并发症和其他疾病的出现,医院。

预防:

先天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婴儿便秘不能预防,但可早期诊断进行治疗。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早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调节饮食、排便训练等),可以减少婴儿便秘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zy/8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