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结肠癌、直肠癌的总称。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平均每1.5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为大肠癌,我国发现的大肠癌80%为中晚期肿瘤,45岁左右为大肠癌高发期,青年人发病率逐年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族遗传史、高脂肪饮食、慢性肠道疾病者是大肠癌的主要致癌因素。
大肠癌隐蔽性强,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当做慢性结肠炎、痔疮、痢疾、黏连性肠梗阻、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确诊时往往已经中晚期,死亡率非常高,大肠癌患者年龄越小,高度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就能多活三十年。
5个早期报警信号
1、便血
肠道肿瘤由于肠腔内的瘤体受粪便刺激会破裂出血,所以便血或者便潜血阳性常常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体检时,大便化验单提示“OB阳性”,在除外痔疮后应高度重视有无肠道肿瘤可能。
提醒:不少直肠癌患者早期误当做痔疮治疗!
2、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便秘毫无规律,突然出现、排除胃肠炎的大便习惯改变,应考虑肠镜检查。
提醒:早期大肠癌是可以治愈的哦!
3、腹痛
大肠肿瘤如引起腹痛多属于中晚期,而且大肠癌的腹痛多见于右侧腹部,当不可解释的右侧持续性腹痛,应高度怀疑大肠癌的可能!
4、腹部肿块
大便正常情况下,自己摸到腹部包块,尤其右侧腹部,应及时进行B超初筛,必要时进一步肠镜检查。
5、体检显示CEA等肿瘤标记物增高
CEA(癌胚抗原)是健康体检一般都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多数正常参考值在0~5,如果CEA高于正常值,应立即找肿瘤专科医生进行相关咨询。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改善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要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都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日常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做到每天规律地排一次大便,减少大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可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4、养成锻炼的习惯
现代人的运动减少,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5、做好定期体检
30岁以后的人提倡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检查手段有简单而便宜的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40岁以上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更应该定期检查。
结直肠癌体检必查项目
↓↓↓
肛门指诊
大便潜血
结肠镜
气钡双重造影
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CA)
注: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Originoo锐景创意、CC0图片网、RF正版图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