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皆属个人观点,医理论述有疏漏不当敬请指正
“当初18岁的她被便秘困扰,每周才能解下一次大便,但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到朋友家,朋友推荐她吸烟,摩尔牌的,吸到大概一半就内急了。此后,每天早上起床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烟,大概吸到1/3左右就上厕所,天天如此,至今已10余年!”
——某位中医的微博
据说上面这位医生由此还得出了
“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的结论。
“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性作用,吸烟者需要切除结肠的概率更小”
“吸烟可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改变肠道菌群和调整免疫力”
另外,看过美剧《豪斯医生》的同学们可能还有印象,认准病不饶人的“神医”豪斯医生在一次门诊里给常常腹泻的圣诞老人开出了吸烟的处方,病人露出表示不可理喻的表情。
民国医家周志林编的《本草用法研究》言
烟草辛温有毒,“入肺胃二经,为通气消食之品”
难道医院的中医西医也束手无策的顽固便秘,甚至于西医证明没有可靠治疗方法的溃疡性结肠炎,只有剑走偏锋,以毒攻毒,用吸烟来解决?难道“苦口良药”一直在身边却被自己忽略?看到这里,有没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谬矣!
诸如酒治鼻塞不通,鸦胆子内服治肿瘤,泻下法治肝癌,皆此类也。
吸烟所能缓解的便秘,只有身体稍虛,或是喜怒不节,或恐或思的情绪耗伤中焦而导致太阴有湿邪,而肠胃蠕动缓慢的情况。
吸烟抽调下焦精气形成虚火,加速运化,伤了太阴之湿而强了阳明之燥,久吸必伤精气!
故吸烟不能根治便秘,从上面病例中“病人必须依赖香烟才能排便”可以看出,吸烟也仅仅是缓解症状而已。而这位患者之所以就医,恐怕也是因为精气渐亏,吸烟缓解便秘的效果减弱。
只谈精气太泛,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分析,
一次把香烟给看个透
吸烟调出精气是怎么作用于阳明太阴的呢?
从应象讲,烟之味辛,久吸烟之人口中有腥气,皆属西方,加强阳明干燥、分别清浊的速度——
01
肠
在肠道中对于太阴湿邪引起的大便难、不爽的情况,可以使粪便聚集成形利于一起排出,吸烟者胃酸增多,肠胃蠕动加快,但消化道的括约肌更松弛,抽调的精气加快了肠胃对腑中食物的运化和排出的速度,而过快的肠胃蠕动,也意味着太阴的吸收运化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看似促进了消化,不过是从食物到粪便的过程变快,运化吸收的效果却变差了。
02肺
在肺中,在太阴无力将肺中积聚运出的前提下,阳明不正常的加强反而使这些浊物在原地被“燥化”,打包整理,阳明与太阴表里,却好心办坏事,结果更难运走,肺中日渐积聚,这也是吸烟人群肺癌高发的原因。
03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的缓解和控制癌变也可以用相同思路解释,只是因为肠腑以通为用,燥化后可以排出。
04
成瘾之后
如果上述抽调精气的分析成立,那么吸烟对于症状的缓解作用会如同欣快感一样日渐减退
吸烟成瘾之后,吸烟量会逐渐增大,开始时每吸一口都有欣快感,但会随着精气的亏虚而逐渐减弱,时间长了,吸烟者已经难以产生欣快感,而如果离开香烟就感到生活难以继续,说明长期精气的发散已经使得身体没有足够的精去维持吸烟者的过度发散的生活习惯,戒烟的早期症状就是失眠,乏力,正是精亏而发散太过不能收敛的表现。每次能调动出来的精气逐渐减少,所以欣快感和振奋感渐渐消失,为了补偿,吸烟量逐渐增加。不少偶尔吸烟未成瘾者表示,不敢把烟吞下,否则头晕,脑与心同属南方,发散太过少阴又一时供应不上,所以头晕。说明香烟是损不足之北方之收藏,以奉有余之南方之发散之物
05
戒断症状
不戒烟的人总是有理由,特别是戒断症状
长期吸烟的人往往病在少阴,决定是否给出精气的枢纽保护性关闭,需要外加烟或者酒、茶、咖啡来调动精气加速运化以维持生长收藏的循环,代偿维持精亏导致的遗留问题不爆发,所以表面上还能生活如常。
戒烟的人,尤其体虚者往往戒掉以后不改变原有的其他生活习惯,反而病重,或有便秘干咳,重者肺癌,虚火下来了,真阳意识到病理产物的积聚,阳明想要排除,却已经被虚弱捆住手足。
06
烟草的制作和生长习性的应象
另外,烟草多用火烤加工,添加焦油,又以燃烧方式吸入,故有焦味,属南方,主发散,对太阳少阴之“卫外”和“起亟”之发散功能会起到一时的亢奋作用,所以《本草逢源》记载清代北方以吸烟“辟寒”,而福建人借以“祛瘴”,结果是“壮火食气”,精气耗伤,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也提出烟草久服导致“有病,投药不效”,真的需要合理调动精气治病时已经无精可调。
再看烟草的生长习性:烟草最喜红土而恶黑土,红应南方而黑应北方,南方主发散,北方主收藏,可见其属性之一斑。而其“兴奋”作用的主要物质尼古丁,其实是防卫昆虫的神经毒素,作用于神经,与脑同类,属南方,瞬间发散大量精气使其不能维持生长收藏循环而死。
烟草作用小结
综上所述,烟草的“药理作用”是建立在刺激身体抽调精气以加速运化上的,吸烟后显出一派虚火之象(欣快感,神志更加清楚等),运化的加强强化了阳明之燥而损了太阴之湿,故而消除了便秘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症状,却破坏了六经的正常平衡,过度地消耗精气,故而并不能称作“药”。
既然如此,为什么西医要默许吸烟这种“处方”的存在呢?
溃疡性结肠炎由于自体免疫而发病,而下调免疫就是治疗思路,却不知过尤不及,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亢进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等表象都是先天真阳虚弱的表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可以“斗争”来解决,下调免疫是雪上加霜,拆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治疗思路本身就有短视性,免疫抑制的结果是某些严重传染病的易感性和肿瘤的风险。由于香烟和下调免疫力的药作用相似,让西医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否定了香烟的作用岂不是否定了自己的治疗思路?
消症状
现代医学由于对这种疾病认识的局限性而不得不走上“消症状”的路,然而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痛苦和症状都令人难受到必须消除,也不是所有症状不去用“治疗手段”干预就不会自己消失。比如三天以内的高烧,比如不甚剧烈的闷痛,或是轻度中度的疲乏感。想要一劳永逸地消除症状是很多人生病就医的初衷。不论是作为医生对待病人,还是病人对待自己,追求消除症状而不是解决病机的基本矛盾,开出了速效的经验方或是吃保健品,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对医生来说
好医生的医嘱往往比开的药重要。所谓的补药不能真正补充人体的虚损,吃熟地补精血这种想法就好比往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屋子里放家具使这个屋子重新成为一个家,这里面没有亲人,没有温暖,永而不可能称为家,放家具只不过是物质的堆积,而不是功能的恢复。人的精气积累是通过好好吃饭,有节制地劳动,好好休息并且有作息规律,身体在每时每刻,每一天,每一年,完成生长收藏,春夏秋冬功能的循环而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药物是通过让别的功能代偿来恢复受损的春夏秋冬某一方,或是救急、祛除阻碍正气恢复的邪气,对于元气虚弱的人,最终让人能够自己通过精气积累而恢复。而恢复的过程中反而可能出现种种症状,如心烦和嗜睡,是阴阳代偿的表现,明理的医生是不会消除它们的,最终症状自己消除,是元气恢复的表现。对于元气充足的人,消除症状也只是治疗命中靶心的表现。试想你吃了这么多年的饭才长大成人,凭什么一副药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把你从虚弱变得强壮?所以好医生的医嘱,应该是让病人明白要好好照顾自己。只想消除症状而不想有所牺牲,不从生活习惯上改变,服用自己觉得有效果的药物或者保健品,副作用便如同香烟,不过随效果而有大有小罢了。
中药治病的道理
点击图片进入医武堂往期推送《中药治病的道理》
对患者来说
也许会有人说,消除症状是为了让生活继续,为了继续奉献社会。
然而在生活中,需要承担重担的人而不能左右自己生活习惯的人其实并不是大多数,许多人仍可以有时间精力金钱允许自己有“小资情调”,允许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饮酒,喝咖啡,熬夜刷剧,玩电子游戏,乃至于过度健身,大冬天晚上挥汗如雨,或是在沙龙、论坛、微博里点着烟而高谈阔论,虚火上炎,妙语连珠,精神焕发,机智过人,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你要通过消除症状来维持继续的生活,必定是导致你生病的生活。
即使是患有现代医学不治之症的人,想要缓解症状,改变生活方式也是一条治本的思路,更何况是其他人?即使是有神医可以从根本上治好这些病,再按照原来的生活方式,受到原来的病因干扰,病怎么不会复发呢?反之亦然,“临床治愈”而不根治的人,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也不至于再忍受痛苦。
以为身体没有明显症状就不算生病,把健康寄托于外界的“神药”、保健品、乃至于食物、追求一剂而愈的神迹,疾病不能治愈则怪罪于命运和环境而不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以为去看医生就得拿药回家、有了病却仍然想着维持放纵或是汲汲于名利,用药物消除症状支撑自己维持生活原样、舍平淡之清欢而竞逐荣华,不知积累精气,都是错误的思维。有错误的思维,才会有放纵的生活习惯。
就算这张处方可以消除症状,生活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
编辑排版:吴维真
审稿人:刘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