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套中人不,我们不能再这样生活下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7.html

由于要构思一个短片剧本的缘故,最近拿出了几大名家的短篇小说,试图在各个故事结构、表达方式上总结出一些差异和指引,获得一些启发。

这两天,重温了较为经典的契诃夫作品,主要是《套中人》《变色龙》《坏小孩》《万卡》;看了对20世纪短片小说颇有影响的博尔赫斯,主要是《阿莱夫》《小径分叉的花园》《乌克巴尔》《扎伊尔》;博纳科夫《木精灵》《这里说俄语》《振翅一击》;杰克伦敦《墨西哥人》。

契诃夫的小说,文以载道的功能显得尤为突出,《变色龙》通过一个案件描绘了一个见风使舵的典型人物,《坏小孩》描绘了一个作恶多端的熊孩子,最后得到了惩戒。都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典型人物,可能以此揭露一些社会弊端。小说本身在结构上、形式上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特别的。

《万卡》通过小孩写给爷爷的一封信,把小孩在雇主家的艰难生活满满展现出来,也把小孩回家的期望、对爷爷的思念满满展现出来。信写完了,满以为自己要得到解救了,但小小的万卡却不知道要写地址,结局是悲惨的。本篇以一封信为载体,最后通过未写地址的细节让希望再一次落空。小万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很相像。结构短小精悍,最后又颇有回味。

《套中人》在我看来是个有些复杂但十分精巧的结构。故事在小学教员布尔金和兽医伊凡内奇的交流中被展现出来,教员讲了一位名叫别利科夫的同事的故事,他所有的行为都一板一眼,遵循规矩,像裹在一个套子里一样,这种方式最后也导致了他的死亡。听完教员的故事后,兽医反问,谁不是套中人呢?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这样活下去吗?

既然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思索,就不详讲情节了。注意讲讲安排的巧妙之处。

故事中讲了三类人,一是别利科夫,教条主义的极端,二是柯瓦连科和他的姐姐,自由主义的极端,这二者都是有较强信仰的,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敢作敢当的,三是讲述故事的教员布尔金和校长以及一众唯唯诺诺之人,他们在规矩和教条的强压之下,又有对随性欲望的渴望,但因为现实的利益和小东西,不敢奔向任何一个极端。我觉得契诃夫对三者的态度是鼓励第二类人,追求自由,认可别利科夫这样的人,起码是同情的或尊重的,贬低第三类虚伪的无信仰的人。这种贬低更像是一种呼吁,因为这样的人便是大众。我的用词不准确,但大意如此。

故事由教员布尔金讲述,起初看的时候,会带着他的感情色彩去体会,对别利科夫这等人厌恶至极,他会不时坐在你家监视你的行为,你还不敢做声,因为他是个告密者,他只认可教科书上明文规定的东西,认为一切自由的不确定的东西都大逆不道,于是他弄得教父不敢喝酒,教员不敢偷懒,人们不敢不端。布尔金知道,有他在,任何人做不出任何不堪的事情。可他还说,有他在,就不能施舍穷人,不能好好教书,这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是在讲述过程中对他人的刻意贬低和对自我的刻意褒扬。每个人讲话都会带着他的主观色彩,如同罗生门一般。当通篇读完小说,会发现契诃夫并不是站在布尔金的视角,他只是通过这样一个歪曲的视角讲故事,回过头来,读者会重新审视这个歪曲的视角。这是结构的特别之处。如果说契诃夫有一个视角,那便是兽医伊凡内奇的视角,聆听者的视角,读者的视角,但在最后,伊凡内奇觉醒了,这是一种引导。

别利科夫是个一生都困在套子里的可怜人,他笃信沙皇统治下的教条,也笃信一切作为教条的教条,所以有时候他的坚持是纯粹的,有时候又是荒唐的。可以理解作一个孤独的扭曲的正义感吧。他肯定是可笑的,但又有堂吉诃德式的坚持,又是可怜的。

在写柯瓦连科和他的姐姐瓦莲卡时,作者把两人都表现地随性而洒脱,和别利科夫截然相反。他们是小镇外的人,作为异者来到这里,必然与这里的古板压抑氛围不符。柯连科夫来了没多久就想回家干想干的事了,说到瓦莲卡时,讲似乎爱尔兰的女人除了笑只会哭,没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绪,这和小镇的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正是这样随性的两个人,不受别利科夫摆布,最终也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暗示着两种价值观的不可调和,暗示了沙皇统治思想必将覆灭,暗示着自由思想应当深入人心。但从结尾伊凡内奇的思索来看,象征着教条的别利科夫死后,人们狂欢了一阵又归于生活的牢笼中,并没有获得柯瓦连科式的自由。现在有多少人困于套中,将来又有多少人困于套中。关于这句话,布尔金的理解是还有多少别利科夫这样的人,暗示着人们还将受旧思想统治多久,伊凡内奇的理解是即便别利科夫这样的人不在了,人们还是会受制于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有关这种似有似无的隐喻是一方面,另外一种还是对三种价值取向的态度。伊凡内奇最后对中间的这些人大加批判。“看别人作假,听别人说谎,你只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自己站在正直自由的一边,你只好说谎,赔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从这段话看,中间人远不如两极的人勇敢、正直,都是一帮虚伪的假装仁义道德的行尸走肉。

对别利科夫倒也不算是欲扬先抑,但看完之后会对此人有个新的审视。别利科夫的作用是引出一个套中人典型的模样,通过对他的某种程度的否定,引申到更深一层的套中人的思考。伊凡内奇说“我们在游手好闲的懒汉,损公肥私的讼棍和愚蠢无聊的女人们中间消磨了我们的一生,说着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不是套子吗?”契诃夫借他之口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对别利科夫他有一种肯定,起码他坚持着一部分正直,起到监督群氓的作用。当伊凡内奇想再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教员布尔金拒绝了,因为他要睡觉了,或者不愿听下去,他坚持着自己浑噩懒惰的思想,不思进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cq/6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