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过劳工作的伤害,为什么你还在强撑矛盾

01、“测测你的疲劳值”:看完以后我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笑话,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网友把一份“测测你的疲劳值”发到了工作群里,然后大家开始吐槽:

“我是不是要死了啊?”

“对不起,我全是。”

“半只脚在鬼门关了。”

有个同事悄声说:“可怜可怜我,提前给个自己葬礼的份子钱吧!”

这份“测测你的疲劳值”其实很早就有了,但重新读来还是会让自己感觉比较揪心,因为身边很多人还是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比如:

早晨勉强起床,浑身倦意;不愿与同事交谈,回到家也默不作声;忘性大,越是眼前的事越容易忘掉;晚上不容易入睡,睡着也做梦不断;心悸胸闷、腹胀或便秘等症状。在十几项的疲劳信号表现里,测试表中说明只要具备5项就表示重度疲劳状态,而我们很容易就在表上找到与自己状态相符的多项说明。我自己测试了下,有7项符合。

都说现在职场竞争压力大,30多岁就嚷嚷着到中年状态了,其实这绝非矫情,而是很多人心态和身体健康都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甚至有些长期受到负面情绪困扰,没有主动调整和改变的意识,就会让个人状态越来越差。实在无法承受时,要么被迫换个工作环境,要么身体就打烊了。

02、工作与生活的矛盾,从来都是顽固而难解的

今年4月份,福州安安儿童康复中心校长曹芳,写了篇文章讲述单亲爸爸林熙照顾自闭症儿子的感人故事,文章发出后很快刷屏朋友圈。

出生的林熙,刚过完42岁生日不久,因为要独自承担两个老人和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做过厨师,开过网约车,拼命维持生计的时候却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留下来的,是照顾儿子的十条注意事项信息,读每一条都让人忍不住泪目。

自闭症儿童的照顾需要极大耐心的,林熙离婚多年,只能一个人独自抚养儿子,即使已经17岁了,还不能独自生活,当送到康复中心时,反复问校长“我能不能分期付款?”,因为他的生活拮据,而且家里还有父母两位老人长期生病需要治疗。

康复中心需要每天下午5点把孩子接走,林熙却无法做到这点,医院照顾母亲,经常加夜班跑网约车挣钱,多次沟通后终于协调好了孩子安置问题。他也能放心地去工作了,没想到刚轻松没几个月,却意外倒在了工作上。即使林熙再善良、坚强,即使谁都不愿是这样的结局,但过于透支身体的代价,还是并不意外地出现了,只是这个代价太过冰冷残酷了。

我们唏嘘的同时,不仅会问:现在谁来照顾这个17岁的自闭症孩子呢?为了生活我们真的要去拼命努力吗?如果透支身体换来的是年轻生命的代价,拼命工作还值得吗?

03、明知过劳工作的伤害,为什么我们还在强撑着?矛盾点在哪?

现在,过劳伤害和身体透支的新闻屡见不鲜,这段时间更是随着高以翔事件的发生而被反复重提,但即使是这样浅显的、无人不知的道理,为什么放到自己身上却并没有多么见效呢?明知过劳工作的伤害,我们还强撑着加班、熬夜、透支身体,挣钱的目的只是一方面,还有更多原因其实更隐蔽。

消除疲劳的方法,在“测测你的疲劳值”这份扎心的表后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按时吃早餐;每周做3次有氧运动;学会向人倾诉;保持周边环境清洁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更多是在出现疲劳症状问题后的解决方案,能不能从思想上有所预防,来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呢?

日剧《我,到点下班》中,三谷勤恳工作,加班加点甚至从不请假,却还总是不被认可和理解,与同事的关系也不好。反观女主角东山,每天到点下班去享受生活,假期也必须修完,而且还跟公司同事关系处的很不错。这两个人物职场状态的冲突对比,其实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我们很多职场人,为了职位晋升、涨薪、保住工作,通过最简单的加班加点来实现这些目标,甚至没有工作安排也要给自己点压力,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工作驱动力。实际上,职位升了薪酬涨了,其实更多换来的是对缺钱问题的解决,而忘了缺钱的根本是享受生活。

杰弗里·普费弗在《人类方程式》一书中讲到:我们已经有三十年的证据证明,工作组织方式的不同不仅有助于员工从他们所从事的事情中获取满足感,而且同样会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当年我们习惯性地去做一份工作时,它已经剥夺了我们一半还要多的生活时间,虽然报酬可以弥补这种牺牲,但长期枯燥无聊的工作迫使你安于并顺从这种生活状态的话,那就失去工作的意义了,更别提那些期望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了。而影响我们获得满足感的很大原因,在于自我对价值观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当为创造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积极价值观努力,别让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把激情和愉悦消耗殆尽,只有这样让工作满足感和生活幸福平衡。当你不再焦虑和压抑地工作时,才能避免出现过劳危害,让健康的身心状态长久地保持下去。

04、什么是积极价值观?我们应该怎么改善现在疲于奔命的状态?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付出才有回报”,参加工作后也总是遇到激励措施,你可知道,这些激励方式正是利用和顺应了人的天性。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到什么奖励,是时候向着更有价值的观念奋进了。

你可以扪心自问下:在你心中是怎么定义成功的?你所认为的成功与他人的认识一致吗?

其实,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我们自己的理解也在人生不同阶段变化着。这是因为生活状态和需求的改变,在思想认识和精神领悟的引领下,我们更希望追求“有意义的事”。

价值观的概念很大,大到影响你行为对待事务的认识和付出的行动。价值观又很“小”,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里。而我们能做的,是不断从小事一点点扭转心态,让自己不再为比较和虚荣而劳心劳力。以下是一些工作和生活上处世的建议,只是一些例子,你也可以做更适合自己的改变。

制定通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而不要好高骛远比如,你想要成为向马云一样富有,立志要去实现这个目标,那大概率你会成功不了,这个目标定得脱离了实际。只有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才不会造成心理负面困扰。

懂得降低期望值,会比强欲望让自己更轻松比如,年中业绩可以努力冲刺,但不要总想着做到%增长会有多少奖金、80%增长会有多少奖金,越是强烈的欲望越让自己背负很多心理压力,反而失去享受冲刺过程的乐趣。

不要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你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比如,在公司领导开会批评你的业绩进度太慢,你可以在办公室制定完改善计划,出门就把它甩在脑后。而不是回家愁眉苦脸地甩情绪给家人,这并不会对你的业绩改善有帮助,反而让负面情绪更加蔓延。

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理解价值观差异是正常的比如,同事或朋友之间,看待一件事不同的看法,以及共同行动中的意见分歧,不要强求别人和你始终保持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换位思考更容易让自己心态平和。

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如先搁置一旁去做更有把握的事比如,工作上遇到一时难以攻克的难题,死啃这块硬骨头?不,适时地将问题搁置一旁,去做其他同样急需的事情,没准在这个过程中就想到了解决办法。越钻牛角尖效率越低,暂时放下会会让大脑更加清醒。

总之,越是状况差、压力大的时候,我们越要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过劳伤害的问题不能仅挂在嘴上,也不能仅靠出现问题后再去弥补的办法。拥有乐观积极的价值观,才能从思想上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压力、目标、欲望有合理的调控。幸福美好自由心生,不是只有拼尽一切后才能换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sw/12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