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有这六种方法

便秘,这一常见的生理现象,常被世人笼统地归咎于阳明之热。在医学古籍中,我们常看到,轻微的便秘,人们往往推荐用脾约丸来调和;而病情较重的,则施以三承气汤来峻下。然而,这种一概而论的看法,实则有失偏颇。须知,热邪入侵阳明,多为伤寒传经所致,患者必会展现出潮热、腹满痛、舌燥而渴等症状,这时使用承气汤之类的峻下剂方为合宜。然而,对于非伤寒所致的杂症便秘,其机理却远非阳明热邪那么简单。多数情况下,这类便秘是由于气阴的虚耗所致。若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施以枳朴硝黄等峻猛之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大损患者的脾胃之气和阴液,这等于是绝了患者康复之路。在杂症便秘的诸多原因中,有气虚、肾虚、血虚、津亏、阴虚、风燥之别。气虚者,排便无力,常伴有神疲气短;肾虚者,多见于老年人,往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血虚者,面色苍白,心悸失眠;津亏者,口干舌燥,皮肤干燥;阴虚者,五心烦热,盗汗遗精;风燥者,大便干燥如羊屎,难以排出。因此,对于便秘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良效。

气虚便秘,源于肺气不足。肺为气之主,肺气充盈,则大肠之气亦随之充足。气足则能顺利推动粪便排出体外。然而,当肺气虚弱时,大肠之气亦会随之不足,如此,粪便如何能够顺利排出?因此,大便秘结之时,若见右脉虚弱,便是气虚之证,此时应用补中益气汤加以麻仁,以充实肺气,助其推动之力。肾虚便秘,则源于肾水之不足。《内经》有云:“北方黑色,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这意味着大小便的排泄皆由肾所主宰。肾主五液,肾虚则大肠之津液失润,导致大便秘结,脉象细涩。治疗之法,当用还少丹配合麻仁,以滋养肾水,润泽大肠。血虚便秘,其根源在于肝血不足。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肝血充盈,则疏泄功能正常,大便得以顺利排出。然而,当肝血不足时,疏泄功能失调,大便便难以排出。若见左脉虚弱,便是血虚之证,此时宜用四物汤加以杞子、麻仁,以滋养肝血,恢复其疏泄之职。津亏便秘,则是由于大肠津液不足所致。津液充足,则大便滑爽易出;若津液枯竭,则大便秘结难排。对于此类便秘,宜用活血润燥生津饮,以滋润大肠,促进排便。至于阴寒便秘,乃因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内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阳气主动,阴气主静。若独阴无阳,则阴寒之气凝结,如寒冬河水结冰,舟楫岂能行驶?其脉象迟细,便是阴寒之证。治疗时,当用熟地、归身、麻仁、杞子、苁蓉、肉桂等温阳散寒之药,以温通大肠,促进排便。有人或许会问,为何大便秘结时,世人皆用凉泻药,而你则用温补之法,却能取得立竿见影之效?其实,这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奥。当邪火伏于肠胃之中,烁干肠胃之津液,导致大便秘结时,确实需要用硝黄等凉泻药来通便。但若是内病导致的大便秘结,则多因精血不足、真水失润于大肠所致。这就如同舟下无水,或天寒冰冻,导致舟船无法行驶一般。此时若用凉泻药,不仅无益,反而会更加损伤精血,使肠胃更加枯槁。因此,我以温补肝肾之精血为法,犹如舟下增水,再用阳和之气煦之,使活水洋溢,舟船自然能顺流而下,大便也就能顺利排出了。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为表里,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大肠能够传化糟粕,其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全赖肺气的充足。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充足则能推动糟粕下行,维持大肠的正常排泄功能。因此,当肺气虚弱时,大肠的排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便秘等症状的出现。胸脘是脾肺所居之处,也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若脾肺健运,则气机升降有序,即使出现窒滞,也能通过疏化作用得以缓解。然而,当脾肺失健运输化之机时,气机升降受阻,胸脘便会感到胀满不适。这是因为脾肺气虚,运化无力,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形成气虚中满之症。此外,肾在人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人有云:“肾司二便”,意指肾主水液代谢,与大小便的排泄密切相关。当肾水枯涸时,大肠失去润泽,导致大便干燥难排。同时,下元虚极,如河水冰冻,舟楫不能行驶,也会使大便秘结难通。因此,胃气虚弱、脾不化津、肾气不足、真水失润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大便秘结的症状出现。综上所述,肺与大肠、脾肺、肾等脏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共同维护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当这些脏腑出现问题时,便会影响整个人体的健康状态,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sw/13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