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习惯:食物摄入不足、低纤维饮食、饮水量少均是造成便秘的危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食管或幽门有梗阻时,食物通过困难、均可造成便秘。脂肪摄入量过少,亦可造成便秘。饮水过少或水分过度消耗,体液不足,肠液分泌减少,致使粪便干硬引起便秘。高纤维饮食可改善便秘症状。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这类多糖肠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其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和与水结合的能力。可增大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加快其转运速度;膳食纤维在肠道易被细菌酵解,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均可作为肠道细胞和细菌的能量来源并且降低肠内PH值。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胀气,抑制有害菌生长,改善便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主食多为细米白面,口感虽好,但谷类麸皮内的纤维素等被脱去,反而不利于肠道健康。因此便秘患者应做到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多饮水,多食蔬果。
2.运动习惯:经常运动可有效防止便秘的发生,这一观点在世界各地的调查研究中基本一致。运动锻炼可增强肌力,促进胃肠蠕动,减少食物潴留。而运动过少,久坐,均会导致便秘,因此,每天运动至少1h,避免久坐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对老年人来说,温和的有氧运动最为适宜,步行是不错的选择,在一些研究及临床观察中,步行可有效促进肠道运动,例如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步行运动一段时间的患者比静息休息的患者肠道清理得更干净;而青少年则可适量增加一些较激烈的运动,如球类运动或游泳。现今高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运动锻炼大幅减少、出门以车代步、加之职业需求和重的课业致使许多人久坐工作或学习,这些都会导致或加重便秘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便秘症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锻炼,可以是步行上下班/学,或者不坐电梯改为爬楼梯,有条件的可以户外慢跑或骑行,不仅可以强健体魄,也可以预防或改善便秘症状。
3.睡眠习惯: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便秘症状。睡眠障碍是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随着社会步伐加快,工作、生活压力日趋加大,睡眠问题也开始困扰青壮年,而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导致便秘,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顽疾。尽早入睡,不在睡前进行兴奋性运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改善睡眠质量。如存在改变不良睡眠习惯也难以纠正的睡眠障碍,尽早求助于医生,心理咨询或辅助药物帮助改善睡眠情况,来进一步缓解便秘症状。
4.排便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经常忽视便意,排便姿势不适当,直肠肛管附近的痛楚性疾病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如肛裂患者惧怕排便引起剧痛,而人为抑制便意,久之可致便秘。拥有定时排便尤其是晨起后排便习惯者便秘患病率明显降低。正常人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中,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产生便意,当条件许可时,将产生排便反射,排便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如果经常对便意予以制止,可使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便意的刺激阈值提高,意即只有当粪便积存至更大量时才会产生便意,如此,粪便在大肠存在时间持续增长,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难以排出。因此,一旦产生便意,尽量不要抑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将会缓解便秘症状。
养成上述良好的习惯可以很好的帮助排便,改善便秘情况,如果仍然改善不明显或者不能改善就应该及时就医,我院开展一系列便秘检查,明确便秘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