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12班费一涵
我与诗词的不解之缘
诗词让人领略语言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的确诗词因为词采之美,文意之美,令人着迷。每每读到的一首好诗好词,其中离不开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也离不开汉语的博大精深和大自然的优美画卷,《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和《宋词》等等都是中国有名的文学读物。这些古诗文中蕴含了十分深奥的人生道理,很有幸我接触到了诗词,这是一种缘分,诗词中的道理让我深有同感,于是我渐渐爱上了诗词,从此我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莫听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会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没错,这就是苏轼脍炙人口的词——《定风波》。此词写于苏轼乌台诗案后,当时苏轼处于人生的低谷,但在此中并没有描述的苦闷不堪,而是有着旷达超脱的胸襟。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会令人焦虑甚至觉得无法承受。而苏轼在经历这次磨难后依然乐观,何况我们这些小事呢?不要因为这些事而扰乱了我们生活的情趣和心情,相信时间能够抚平一切伤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乐观积极心态的面对挫折,相信afterall,itisanotherday.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读到此诗你是不是也会禁不住有感而发?它选自唐朝李白著名的《将进酒》。意思是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流动了几百多年从未停止。生命十分短暂,眨眼间以两鬓斑白。人生中遇到高兴的事就要尽情欢快的喝酒,不要让酒杯空着对月亮。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时间为范畴,表达了我们的人生对于黄河来讲是短暂的,所有高兴的时候就要尽情欢乐,不要一直为不高兴的事而烦恼。想到这,我也很有感悟,有一段时间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自寻烦恼,还常常会杞人忧天,其实没有必要,做人要心胸开阔,坦然大气,不管发生什么事尽可能快乐面对,这样才是积极、阳光、乐观的人生体验。
读这些名人佳作,些许的触动和感悟,是拥有人生价值的财富。正值中秋佳节,我也忍不住兴起提诗:中秋赏月意境美,嫦娥奔月众人念。合家团聚乐悠悠,美好愿望终成真。
古诗词是祖先留下的,阅读是一条永远陪伴我们的路,我们用心声诠释,也要用文采还原自己真实的人生经验,精美的文词,遐想的意境,令人意味深长……我与诗词的不解之缘,你有吗?
初二13班严慧婕
于细微之处见人性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在老师的强烈推荐下读了《契诃夫短篇小说》。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而是集中讲述一些琐碎平凡的小事。他的小说短小精悍、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这篇小说收录了作者从年到年发表的小说。从一开始的滑稽故事到文笔巧妙、夸张幽默的讽刺小说,到寓意深刻、反映民间疾苦的写实性短篇小说,再到对“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共鸣”。读他的小说,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写作风格和情感的变化。
这么多文章中我最喜欢《变色龙》。这篇文章像是契诃夫送给人们的一面镜子、一个警告。当赫留金的手指被一只小狗咬破的时候,要寻求它的主人要赔偿,警官嚷嚷着要给受害者伸张正义,但是,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他立刻就“怂”了,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仅把狗送回了将军家还变成了赫留金的错。
反映了世人对不同阶级的人养的狗,态度和说话的语气是截然不同的,可想而知,如果这是一条普通人家的狗,早就被当场处死了。这篇文章不由得让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看清了这“变色龙”就是一株墙头草,哪边强大就偏袒哪边,即使强大的那一方不是善良的。
令我最憎恶的就是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他是《套中人》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叫希腊语的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想法设法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想每时每刻都远离这个世界,仇视新生事物。
他是个虚伪、自私、孤僻、疑心过重的人,也非常喜欢打小报告,因此,他女朋友的弟弟对他十分反感,最后他羞愤交加,生病而死。
作者写的套中人是代表了一种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维护者,他们的存在让人们恐惧压抑。
喜剧的背后是嘲讽,现实的背后是无奈。契诃夫用时间的沉淀给我们阐述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他意在引导我们要建立明确的世界观,而不是像蚂蚁一样碌碌无为地活着。读完这本书,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
初二14江知言
我思故我在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来到世上一般。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大人常说,你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是因为你还没长大。你口中的那些幼稚言语,是因为你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你长大了,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地就懂了。
他们说,长大了就知道一切了。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观念:人的命运是无法抵抗的,你生来哪条路,你的一举一动,你未来的生活,无形之中都是被规划好了的。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因为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到就像一只蚂蚁,随手一捏就能化为尘埃。所有的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会永世长存的。那炎炎夏日里的太阳与幼儿诗歌里所讴歌的人类最真善美的感情也是这样,无一例外。
现在想想,好像也并不奇怪,好几个赫赫有名的科学家都尝试过永动机,但他们都失败了,不是吗?花儿会枯萎,流星会陨落,落叶会凋零,树木会倒下,人会死去,太阳会变为白矮星,就连时间也会被那无穷无尽的黑洞所吞噬。
再大一点,母亲开始成了我的人生导师。幼儿园的时期,白天我就窝在家里看书,下午再与朋友去公园玩过家家的游戏。我的书,少说得有一千本,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珍惜的宝物。七岁的时候我便捧起了其他人望而却步的深奥的哲学书,看得津津有味。我阅读李光耀与朴槿惠的自传,我看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我翻着一些甚至在十年后才学到的文言诗文。慢慢的,我与其他小孩子一样,开始思考起了一些问题,“我会死吗?”“宇宙的外面是什么呢?”“没有神明的话,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追随虚无缥缈的东西呢?”“他是谁,而我又是谁?我为什么会存在?我的灵魂和我的肉体是什么关系?”我开始思考着,思考着,思考到至今。
看着这些书,自然而然,我就能比其他同龄人,甚至是大人明白更多的东西。譬如去水族馆的时候,我甚至能准确地说出一种所有人都不会念的鱼类的名字。“呀,你懂得这么多,将来肯定很有出息。”老师的一番话,我至今记在心上。
于是,我便想着,我一定要一直保持着优异,我一定要做最好的那个人,不这么做,就是对不起自己。
感谢于小时候的积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拔尖。从一年级起,我几乎是在一周后成为了班长,也就是掌管班上所有事情的那个管理者。“你的组织能力很强,你有自己的想法,你很乐于助人,你的成绩优异……”所有老师的评语,都是一样的,因为我的角色就是那个听老师话的很优秀的文静女孩。
我一直将这视为理所当然,直到二年级的某一天。
在舞蹈班上,若是你穿上了老师给予的红色舞鞋而不是普通的粉色,你就是被老师认可的一个存在,你就是A等级的人。所有女生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个话题,所有人都洋溢着快乐的甜美微笑,因为今年的考试实在是太简单了,你只需把脚背紧绷成一条直线就行了,这简直是除了残疾人外的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
一如既往,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
分发舞鞋的当天,就像预想的一样,女孩子们都拿到了那红舞鞋,所有人,就是说,除了我。看着大家兴奋地尖叫着穿上鞋满教室跑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是我第一次产生了所谓的无助感。我不知道怎么去问老师,也许她漏发了一双,也许她点人的时候没看到在最后的我,也许她……多简单的事啊,只用轻轻举起手来,说不定就可以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没有去做。我像个被遗弃的可怜布偶一样,呆在那里,不知何去何从。愚蠢吗?胆怯吗?我不知道。我没有做到一项事情,我没有拿到一项殊荣,我做错了。这就是当时的想法。
后来回家后,外婆又给我缝制了一双一样的红色舞鞋,甚至加了几朵碎花。我自然十分愉悦,穿着它跑来跑去,因为这样大人们才会夸我天真可爱,只是因为这样罢了。
翌日的舞蹈课,老师笑着问我,这双鞋哪来的,真好看,明明没给你发过红舞鞋啊。我看着她,不知为何,竟然哭了。我凝视舞鞋上的图案,顿时觉得它与别人的如此不一样,我开始觉得它特殊,觉得它愚笨,觉得它如此地格格不入。我站在哪儿,放声大哭,没人知道我为什么要哭,他们过来安慰我,我没有任何的感激与欣慰。
我所能做的,只是一味地哭着,不知在宣泄或诉说着什么。
又经过了数个樱花开放的时期,踏过数遍冬雪飞扬的大地,我开始有点大人们口中“长大”的意味了。我在学校里表现出类拔萃,老师们赞扬我是难得一见的好孩子。我学习与领导能力样样突出,我是那个永远带着笑颜的学生。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着,思考那个几年前埋下的秘密,“我到底是谁呢?”在阅读过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世界级的哲学名著后,随着苏菲的脚步,我了解到了许多中世纪时期时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言论,那些我从来不曾想到的,无数令人探索一生的问题,也令我更加困恼了。于是,我便想着求助他人。
又是那些大人们,他们摸着我的头与我讲,“你就是你啊,孩子。你有你的个性,你有你的外貌,这些构成了你的全部,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啊。”看似富有意味的一席话,却是那么的空洞无知与愚昧可笑,连一个幼儿园小孩都知晓的事实。
时间,是一场幻象,它建造了宏伟的辉煌,也塑造了从容的彼方。它制造了无数相遇与离别,也制造了无数忧愁与感伤,我们匆匆在这场幻象中擦肩而过,却甚至不知道我们为何要奔走,为何要立于这世上。
再让时间轴往后推移几步,讲个故事吧。经历了小升初的巨大变故后,我阴差阳错地,来到了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我不对这所中学寄什么希望,在我眼里,我甚至不该在这个地方,与连这么简单的考试都能考不及格还嘻嘻哈哈的人成为“同学”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止一遍地问我自己,小时候的那个观点又一瞬间充斥在我的脑海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定好的,命运就是如此。
说是这么说,其实我仍然没有从那个固定的模式里走出来,我依旧在原地静静地打转,希望没有人发现我的存在,我依旧思考着那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有一个学期,我负责准备文艺演出。这对我而言不是难事,小学的时候便已磨炼过无数次了,诸如此类的安排,早已了然于心。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却为我带来了深刻的记忆。
又是这个所有人,他们抱怨着,抱怨着为何我们不能像其他班一样出彩,抱怨着组织者的软弱无能,抱怨着选了一首儿歌当曲目,而不是绚丽的潮流歌。他们似是开开心心地笑着,讽刺着这次表演,甚至在提到这首歌名时故意说出厌恶的话语。然而,在捧得奖状回来之际,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这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兴许我自尊心较强,每次有这种情况,我都会回家好好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争取做到更好。
事实证明,那个愚蠢的人是我。
厌恶声、谩骂声、指责声、甚至所有的勾心斗角,都在一时间朝我奔涌而来。我默默接受着,然后独自舔舐着伤口,一步步走来,已是伤痕累累。
我不该在这里,不该、不该、不该。那我……?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我决定静下来,好好重头思考着。
我是谁?不过是一粒无用的尘埃罢了。我的存在我的消失对这世界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我的思想浅薄,我的知识狭隘,我不过是和千千万万的“所有人”一样,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罢了。
想到这个层面的那个晚上,很做作地湿了眼眶。我尝试着接受我不特别的这一事实。但很快,一个新的问题冒了出来,那我之前的一切一切呢?算什么?徒劳还是泡沫?我翻来覆去地思索着,我在脑海中求助着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询问着奥古斯丁与阿奎那,我也曾将问题抛给贝克莱与尼采,但他们静默着,无声告诉我,那是桎梏。
你为何而活呢?问任何一千个人,都有一千种不同的回答。
那你是谁?不知道吗?那之前问你活着的意义有什么用呢?
没有回答。
……
桎梏?我的童年时间就活在它里面吗?我追寻了这么久的问题,就是短短两个字能解决的?伪装?虚荣?我有点糊涂。
那再说一遍吧。
我,即为我的思想。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Jepense,doncjesuis.这是笛卡尔对哲学进行一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我,最终绕了好大一个圈的始终。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我的思想不可能与前几千年与后世所重叠。我死后,我依然存在。我虽不思考了,但我一生,或碌碌无为,或成功幸福,都是我的成分,但不是我的全部。悲喜是我,需索是我,贪恋是我,爱恨是我,懒惰是我,懦弱是我,坚强是我,独特也是我。所有所有的情感一切皆是我,但我不等同于他们。
为何要活着,是为了穷尽一生的追寻与探索真知的过程,也是永不停歇地探究“我为何生而为我”的过程,也是创造我的生命的过程。好比太宰治的文章,《斜阳》中所说“我本来思索着在夏日自杀的,后来想到新买的一件浴衣还没穿过。便决定将自杀的念头放到秋天再说了。”
所以,我毋为任何而活。
想通这一切后,感觉身体无比地畅快。好似缠在身上的绷带被慢慢拆除一般,那一瞬间,身体极为轻盈。
第二天,我便辞去了班长一职。
辞去职务的那天傍晚,我出去散步了。天气很好,星空是深沉的蓝紫色。空气在雨后格外清新。我想着,今天额外多走一会儿吧。于是我开始绕着小区行走,我开始走到对面的那一条街去,我走到幼时学舞蹈的培训班,我走到小学时的教室,我走到经常玩耍的公园,我一步步地,走到我的内心深处,走过我的自尊,经过我的倔强,去拥抱被我遗弃的所有阴暗与黑暗面,就这样走着,一边唱起了歌,一首不知曲调的歌。
我抬头望向天空,看见了灿若宝石的银河,悬在空中,就连我也能伸手获取一般。
我大笑着,一如我七年前大哭一场一样。
好了好了,不再胡闹了。这场幻象,终是该谢幕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