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肠道菌群失调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一、便秘

、概述

()定义

便秘:排便困难、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辅助排便

次数减少:<3次/每周

慢性便秘:病程≥6个月

(2)流调

患病率

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0%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危险因素

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负相关

生活方式:低BMI、生活在人口密集区

饮食习惯: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较少的体力活动

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

家族史

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AID

2、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原发性便秘(特发性/功能性便秘)

结直肠肛门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

分类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排便障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继发性便秘

主要是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引起

器质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

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2)病理生理

排便过程:依赖肠道动力(节段性和推进性蠕动)、分泌、内脏感觉、盆底肌群(粪便排出)、肠神经系统(结肠肌间神经丛、Cajal细胞等)

根据结肠传输时间、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功能性便秘可分为4型

3、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基于症状

缺乏便意、想排但排不出(空排)、排便次数及量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时费力、排便堵塞感、排便不尽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

最常见的症状:空排和缺乏便意

最烦恼的症状:排便费力

排便次数减少:<3次/每周

粪便干硬:Bristol型和2型粪便,>25%总排便

(2)检查

肛门指诊

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肛门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功能

肛门指诊时,嘱患者做用力排便的动作

正常情况下肛门口松弛

如手指被夹紧,提示可能存在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收缩

合并肛门直肠疼痛,检查耻骨直肠肌触痛,鉴别是肛提肌综合征或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肠镜

伴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行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报警征象:便血、隐血阳性、发热、贫血、乏力、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CEA升高、结直肠腺瘤史和肿瘤家族史

年龄≥40岁初诊患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结肠传输时间(GITT)

不透X线标志物法

标准法:患者连续3d服用不同形状的标志物,第4天拍摄腹部X线,根据标志物分布情况,计算不同肠段通过时间

简易法:一次顿服不透X线标志物(20个),于48、72h拍摄腹部X线片

48h时70%标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提示结肠慢传输

80%标志物存留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提示功能性排便障碍

核素法:可检测结肠各节段的传输时间,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GITT有助于STC诊断,但对排便障碍的诊断价值有限

球囊逼出试验

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健康者可在-2min内排出球囊

结果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可能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排便障碍为主的患者

参考值:

肛管静息压50~70mmHg,收缩压00~80mmHg 

直肠顺应性2~6mlH2O/cm   

直肠感觉容量0~30ml,最大容量00~ml   

肛管高压区长度2~3cm(女性),2.5~3.5cm(男性)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排粪造影

适用于排便障碍型,特别是怀疑有形态结构改变

采用增稠钡糊,观察

直肠形态结构异常:直肠前突、直肠脱垂、肠疝、巨结肠等

排出功能异常:肛门直肠角变化、耻骨直肠肌痉挛、直肠排空

磁共振排粪造影:显示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周围软组织

4、治疗

()基础治疗: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g/d,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

水的摄入量为.5-2L/d

推荐运动量为30-60min/d,至少2次/周

建议晨起和餐后2h内尝试排便,采取蹲位,需集中注意力

(2)泻药

(3)鸟苷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

激活肠上皮GC-C受体,使cGMP浓度升高,增加氯化物和碳酸氢盐分泌并加速肠道蠕动,部分cGMP进入浆膜层,降低肠内痛觉末梢神经敏感性,效缓解腹胀腹痛

(玲泽舒)利那洛肽

用于治IBS-C

co(ug)餐前半小时qd,治疗4周后未改善应重新评估

(4)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

与肠肌间神经丛5-HT4受体结合,可增加Ach释放,刺激结肠产生高幅推进性收可缩短结肠传输时间

(力洛/瑞宜生)普芦卡必利

推荐用于常规泻药无法改善便秘症状患者

2mgqd,治疗4周后未改善应重新评估

不良反应:恶心、腹泻、腹痛和头痛等

(5)氯离子通道活化剂

选择性激活位于肠上皮氯离子通道,促氯离子分泌入肠腔,肠液分泌增加缓解排便总体症状

鲁比前列酮24-72ug/d

(6)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失衡与慢性便秘可能关系:粪便滞留变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菌群代谢物、细胞成分、细菌与宿主免疫作用影响肠道功能

益生菌

治疗慢性便秘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金双歧、培菲康

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剂量、组合和疗程尚未统一

(7)中医中药

(8)生物反馈治疗

行为调节疗法

患者模拟排便时,腹壁电极和肛肠压力感受器向患者显示其腹壁、直肠、肛管肌肉用力的状态,患者借此纠正不协调用力方式,协调腹部和盆底肌肉,从而恢复正常的排便模式

对STC、NTC有较好疗效,弱于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作为混合型便秘的联合治疗方法之一

推荐治疗频率:每周2次至隔日次,每次30-60min,每例患者至少完成4-6次

(9)骶神经刺激

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刺激参数:脉冲宽度20us,频率0-5Hz,一般2-4w起效

(0)手术治疗

内科疗效差,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STC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STC的手术指征

符合罗马IV标准

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

经系统非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

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严重的精神障碍

STC手术方式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结肠次全切除术

结肠旷置术

回肠造口术

5、特殊类型

()对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便秘患者

先进行相应社会心理评估,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社会心理评估常用量表(附录)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

便秘患者生命质量量表(PAC-QOL)

(2)难治性便秘

定义:慢性便秘持续1年以上,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难治性便秘需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

形态学检查:结肠镜、钡灌肠、排粪造影(钡剂、磁共振排造影)、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结肠镜、钡灌肠: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和解剖结构异常

排粪造影:评估盆腔脏器结构和功能

肛管直肠腔内超;声: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

功能检查:结肠传输时间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终末电位潜伏期、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高分辨率测压、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症状分析

次数减少、缺乏便意、粪便干硬:结肠传输延缓

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法辅助:排便障碍

治疗

多学科干预、联合用药

作为补救措施,可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

可尝试普芦卡必利、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elobixibat等新药

可尝试骶神经刺激等神经调控疗

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相关便秘、阿片引起的便秘(OIC)

老年人

摄入膳食纤维减少、缺乏运动、合并多种疾病、多重用药是老重要原因

治疗应首先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合理运动,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

药物首选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乳果糖、聚乙二醇)

严重的患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剂,或合用灌肠剂或栓剂

儿童

儿童便秘多数为功能性便秘

疼痛、社会因素(如上学)而反复主动地克制排便是最常见原因

非药物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排便习惯训练

聚乙二醇是便秘患儿一线治疗药物,乳果糖也被证实有效

妊娠

便秘在妊娠期非常常见

发病主要与孕激素、机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其次,选用容积性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

糖尿病

便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通常认为与肠Cajal细胞功能丧失有关

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治疗与慢性便秘相似

阿片类药物

便秘是各种阿片类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OIC)

机制:阿片与胃肠道内μ受体结合,抑制胃肠动力和肠液分泌

预防措施(通便药、改变生活习惯)应与阿片类药治疗同时开始

治疗与慢性便秘相似

二、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失衡(ID))

、病因

原发于肠道的疾病

肠道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

全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受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其他

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各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2、分度

一度失衡(潜伏型微生态失衡)

细菌定量检查发现菌群变化,临床无表现,去除病因后可恢复

二度失衡(局限微生态失衡)

不可逆,可有多种慢性病表现(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

三度失衡(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

原籍菌大部分被抑制,而少数菌过度繁殖

病情急且重,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射线照射或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可发生

2、诊断依据

原发疾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

腹泻为主要症状,大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

轻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内可转为正常

重者:多为水样泻或带黏液,每日数十次,持续时间长

少数伴发热、恶心、呕吐,并产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实验室依据:

球/杆菌比值(正常:3或3:7)

双歧杆菌(B)/肠杆菌(E)

B/E值:菌群组成正常B/E值:肠道菌群失调,比值越低菌群失调越严重

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

粪便细菌指纹图谱等新技术检测,明确肠道微生态改变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

3、微生态制剂类型

益生菌

摄入足够数量后,能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地衣芽胞杆菌等

益生元

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可选择性刺激肠道内细菌生长的可发酵食物

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

合生元

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制剂

粪菌移植

将健康者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

存在一定问题:供菌者选择、移植剂量、移植频率

具有一定风险:传播供者体内的病毒、致病菌等

4、ID治疗

原则

轻度:去除诱因的基础上,视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

中度:积极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强综合治疗,改善全身情况

重度:治疗基础上,针对二重感染的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加大微生态制剂用量,使之迅速恢复正常肠道菌群

常用微生态调节剂

美常安(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屎肠球菌+枯草杆菌

2cotid

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4cotid

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

4cobid

米雅(酪酸梭菌活菌)

2cotid

亿活(布拉氏酵母菌)

2cobid

与万古霉素或甲硝唑配合使用,治疗CDI复发

参考文献: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

用药助手丁香园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便秘用药五点技巧丁香园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sg/10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