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
它就是凯文.凯利所著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凯文.凯利演讲中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备自治力、适应力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最美妙的结局。
”距离本书的出版已然过去了20余年,然后凯文.凯利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印证,成为了真知灼见。因此,我们将它成为一本“预言式”的书也并不为过。如果你读不完这长达50余万字、多页的“先知预言”,不妨来看看小港为你独家整理的条精彩书摘吧!
(后台回复可获取《失控》中英两版电子书,后续小港还将推送凯文.凯利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必然》、《科技想要什么》,敬请期待吧!联璧港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第一章—第五章
这五章恐怕是最多人读过的部分,在这里就不再细分了。
1.造化所生的自然王国和人类建造的人造国度正在融为一体。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2.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相反,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3.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为我们保存一些尚未面世的能够救治未来疾患的药物,自然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丛林中的每一个蚁丘中,都隐藏着鲜活的、后工业时代的壮丽蓝图。
4.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候,那些由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这是一种我们还很难想象的力量。数以百万计的生物机器汇聚在一起的智能,也许某天可以与人类自己的创造能力相匹敌。
5.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备自治力、适应力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最美妙的结局。
6.随着我们的发明从线性的、可预知的、具有因果关系属性的机械装置,转向纵横交错、不可预测、具有模糊属性的生命系统,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对机器的期待。这有一个可能有用的简单经验法则:
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
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你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件。
7.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至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我。”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种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8.网络是唯一有能力无偏见地发展或无引导地学习的组织形式。所有其他的拓扑结构都会限制可能发生的事物。
9.个人拥有的图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个人意识的主要塑造者之一,而广泛使用的联网计算机将来会成为人类的主要塑造者。我们甩在身后的不仅仅只是一本本的书。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的全球民意调查,无处不在的电话,异步电子邮件,500个电视频道,视频点播:所有这一切共同交织成了辉煌的网络文化、非凡的蜂群式王国。
10.人类并不多见的多重人格综合症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人类意识的分散化和分布性特性。
11.身体是意识乃至生命停泊的港湾,是阻止意识被自酿的风暴吞噬的机器。神经线路天生就有玩火自焚的倾向。如果放任不管,不让它直接连接“外部世界”,聪明的网络就会把自己的构想当作现实。意识不可能超出其所能度量或计算的范畴。没有身体,意识便只能顾及自己。出于天赐的好奇心,即使是最简单的头脑也会在面对挑战时,殚精竭虑以求一解。然而,如果意识直面的大都是自身内部的线路和逻辑问题,那它就只能终日沉迷于自己创造出的奇思妙想……
12.在一个充斥着虚拟事物的时代,再怎么强调身体的重要性也不过分。
13.自治机器生命的鼓吹者克里斯.朗顿问马克.波林:“要是有一天机器拥有了无比的智慧和超高的效率,人类将在何处容身?我的意识是,我们是要机器呢,还是要自己?”
我希望本书的字里行间都能回想着波林的回答,“我认为人来将不断积聚人工和机械的能力,同时,机器也将不断累积生物的智慧。这将使人与机器的对抗不再像今天那么明显、那么关乎伦理。”
对抗甚至可能转变成一种共生协作:会思考的机器、硅晶中的病毒、与电视机热线连接的人、由基因工程定制的生命,整个世界网结成人类与机器共生的心智。如果一切都能实现的话,我们将拥有协助人类生活和创造的精巧机器,而人类也将协助机器生存和创造。
14.生命正在变为人造的,一如人造的正在变得有生命,它们都在成为某种精彩而奇特的东西。
15.我们能把失去的生态系统重新组合起来吗?是的,只要所有的碎片还都存在,我们就能将其还原。只是,不知道我们能否还能得到所有的碎片。也许陪伴生态系统早期发展的某些物种——正如助推智能发展的拇指——在附近已不复存在了。
16.放在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答案各异:
“变色龙会保持进入镜子反射区域那一瞬间的任何颜色。”(杰拉尔德.霍尔)
“变色龙会想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由于存在时间的滞后,它的颜色会闪烁不停。变色龙永远不可能停在某种固定的颜色上。”(约翰.霍兰德)
17.中世纪的生活是极端抹杀个性的。普通人对自己的形像只有模糊的概念。他们对独立人格和社会身份的认知是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和遵循传统而达成的,不是通过行为反射。与此相反,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镜像的世界。我们有无处不在的电视摄像机、每天都在进行的民意调查(如「百分之六十三的美国人离过婚」),将我们集体行为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反映给我们。持续不断的纸面记录——帐单、评分、工资单、商品目录——帮助我们建立了个人的身份标识。不远的将来,普及的数字化必将为我们提供更清晰、更快捷、更无所不在的镜子。每个消费者都将成为反射镜像与反射体,既是因,也是果。
18.布兰德撰写了共同进化的定义:“进化就是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共同进化,是更全面的进化观点,就是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19.共同进化之“共同”是指向未来的路标。尽管有人抱怨人际关系的地位在持续降低,现代人在生活中互相依赖的程度却日益增长,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目前,所有政治都意指全球政治,而全球政治则意味着“共同”政治;在通讯网络基础上建立起的在线社区则是“共同”世界。马歇尔·麦克卢汉并非完全正确。我们共同打造的不是一个舒适的地球村;我们共同编织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全球化蜂群——一个最具社会性的“共同”世界,一个镜状往复的“共同”世界。在这种环境下,所有的进化,包括人造物的进化,都是共同进化。任何个体只有接近自己变化中的邻居才能给自己带来变化。
20.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妮卡市的兰德公司是美国政府资助的智库。那里的研究人员发展了冯·诺依曼的工作,最后列出了四种有关相互猜测游戏的基本变体。每一个变体各有不同的输赢或平局的奖励结构。这四个简单的游戏在技术文献中统称为「社会困境」,但又可以被看作是构造复杂共同进化游戏的四块积木。这四个基本变体是:草鸡博弈、猎鹿博弈、僵局,以及囚徒困境。
「草鸡博弈」是供鲁莽的青少年玩的游戏。两辆赛车朝悬崖边奔去;后摔出来的司机是赢家。
「猎鹿」是一群猎手面对的难题,他们必须合作才能把鹿杀死,如果没有人合作的话,那么开小差各自去撵兔子会更好些。他们是在赌合作(高回报)还是背叛(低,但是肯定有回报)吗?
「僵局」是挺无聊的游戏,彼此背叛收益最高。最后一个「囚徒困境」最有启发性,在年代末成为两百多例社会心理学实验的测试模型。
「囚徒困境」是由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于年设计出来的。游戏中,两个分别关押的囚犯必须独立决定否认还是坦白罪行。如果两人都认罪,那么两人都会受到惩罚。如果两人都否认的话,则都会被无罪释放。但假如只有一人认罪,那么他就会得到奖励,而另一个则受到惩罚。合作有回报,但如果策略奏效的话,背叛也有回报。你该怎么办呢?
第六章.自然之流变
21.“均衡态不仅意味着死亡,它本身就是死亡状态”,博格斯强调,“系统要变得丰富,就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但变化太多也不行。你会一下从生态渐变群转到生态交错群。”
生态渐变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散布在大片地理区域中。
生态交错群: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亦称生态过渡带。两群落的过渡带有的狭窄,有的宽阔;有的变化突然,有的逐渐过渡或形成镶嵌状。群落交错区的环境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2.负熵(negentropy):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摘自《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薛定谔。
23.外熵(extropy):系年1月由汤姆·比尔杜撰,并由马克斯·摩尔定义为「生命系统或有组织系统内的智力、功能秩序、活力、能量、生活、经验以及能力还有改进和成长的动力。」
——译自「维基百科」(p)
24.将生命定义为:“通过组织各个无生命部分所涌现的特性,但这特性却不能还原为各个组成部分“,(这是科学研究目前能给出的最好定义),这非常接近形而上学的调调,但其目的是可以测试的。
第七章.控制的兴起
25.因此,工业革命,并不是为更加复杂周密的信息革命作出准备的原始孵化平台。相反,自动马力本身就是知识革命的第一阶段。把世界拖入信息时代的,是那些粗糙的蒸汽机,而不是那些微小的芯片。
26.自我实际上是一种自谋划的形式。它冒出来是为了超越它自己,就好象一条长蛇吃掉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乌洛波洛斯衔尾蛇——那个神秘的圆环。
27.每一个自我都是一个同义反复:自明、自指、以自己为中心并且自己创造自己。格雷戈里·贝特森说,一个活系统就是一个“缓慢地进行自我复原的同义反复。”他的意思是说,如果系统受到干扰或者干涉,它的自我就会“朝向同义反复寻求解决”——沉降到它的基础自指状态,它那个“必要的矛盾”中。
28.自动控制的出现分成三个阶段,也已经在人类文化中孵化出三个几乎是形而上学的改变。控制领域的每个体制,都是靠逐渐深化的反馈和信息流推进的。
第一阶段:对能量的控制
第二阶段:对物质的精准控制
第三阶段:对信息本身的控制
29.这个未受约束的数据狂潮达到了有害的水平。我们产出的信息,已经超过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范围。我们所曾憧憬的更多的信息,已经成为事实。但是,所谓更多的信息,就好象是未受控制的蒸汽爆炸——除非有自我的约束,否则毫无用处。我们可以这样改写吉尔德的警句:“二十一世纪的核心事件,是对信息的颠覆。”
30.我们正在以所能达到的速度,尽可能快地把我们这个已经建好的世界装备起来,指令它自我治理、自我繁衍、自我认知,并赋予它不可逆转的自我。自动化的历史,就是一条从人类控制到自动控制的单向通道。其结果就是从人类的自我到第二类自我的不可逆转的转移。
31.对《道德经》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解读:
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32.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21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在一个练达、超智能的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将体现为控制缺失的方式。投资那些具有自我适应能力、向自己的目标进化、不受人类监管自行成长的机器,将会是下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要想获得有智能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机器自由。
第八章.封闭系统
33.生态球是一个图腾,一个属于所有封闭的生命系统的图腾。部落民众选出某种图腾物,作为连接灵魂与梦想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的桥梁。而生态球,这个被封闭在晶莹剔透的玻璃里面的独特世界,仅仅凭着“存在”,向我们发出邀请,让我们去沉思那些难以把握的图腾似的理念,比如“系统”、“封闭”、甚至“存活”。
1)“封闭”意味着与流动隔绝。一个真正的封闭系统,是不会参与外部元素流动的;换句话说,它所有的循环都是自治的。
2)“系统”意味着相互连通。系统中的事物是相互纠结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命运。生态球除了个体生命,更有整体生命。
3)“存活”,意味着惊喜。完全黑暗的环境里,一个普通的生态球可以生存6个月,与逻辑预期相反。而另外一个生态球,在一个温度和光线非常稳定的办公室里呆了两年之后,突然有一天爆发了繁育潮,在球里平添了30只小虾仔。
34.生命的任何领域都是由数不清的独立的回路编织而成的。生命的回路——物质、功能和能量所追循的路线——重重叠叠、横七竖八地交织起来,形成解不开的结,直至脉络莫辨。显现出来的只有由这些回路编结而成的更大的模式。每个环路都使其他环路变得更强,直至形成一个难以解开的整体。
第九章.“冒出”的生态圈
35.“城市野草”是指那些活跃在人类制造出来的一块块栖息地边缘的各种动植物,它们随遇而安。
36.这些被称为生物圈的”人造”生态系统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的”——它是一种行星尺度上的现象,属于生命整体上可复现的奇特表现的一部分……我们正处在行星演变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明确无疑的是要复现个体——既不是微生物,也不是植物或动物,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鲜活的地球……
——多里昂.萨根《生物圈》
37.我的内心已经不再担心,机器技术将替代所有生物物种。我相信,我们会保留其他的物种,因为生物圈二号帮助我们证明了,生命就是技术。生命是终极技术。机器技术只不过是生命技术的临时替代品而已。随着我们对机器的改进,它们会变得更有机,更生物化,更近似生命,因为生命是生物的最高技术。
第十章.工业生态学
38.接口无时无刻不在交换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为电器供电。至关重要的是,这些互联的接口将许多线路都汇聚到一个总接口,这样它就可以从任何一点获取信息、能量乃至智慧。所有能被量度的信息——光亮度、屋子里人的活动、噪音级别,等等——都能在家域网内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共享。
39.我在年的预言:智能办公室的实现要早于智能住宅。商业具有信息度密集的天然本质——它依赖于机器,并且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因此对于家居生活来说是鸡肋的”魔法”却能在办公室中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0.每个房间都成为一个计算的环境。电脑的自适应特质融入到背景中,直至几乎看不见,却又无所不在。”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威瑟说。”它们将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乔治·吉尔德在其《微宇宙》[4]一书中写道:”电脑的发展可以视为一个坍塌过程。那些曾经高高悬浮在微宇宙层面之上的部件,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无形的层面,消失在肉眼的视线外。”电脑给我们带来的自适应技术刚出场时也显得庞大、醒目且集中。但当芯片、马达、传感器都坍塌进无形王国时,它们的灵活性则留存下来,形成了一个分布环境。实体消失了,留下的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我们与这种集体行为——这个超有机体或者说这个生态系统——来进行互动,于是整个房间就化作为一个自适应的茧。
41.缺少了隐私技术的网络文化是无法兴旺的。个人加密技术或防伪数字签名等隐私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请参看后续章节)。而乱众的匿名特质也将使隐私得到保障。
42.机器永远不能完全靠自己而发展,但它们会变得更能意识到其他机器的存在。要想在达尔文主义的市场里生存,它们的设计者必须认识到这些机器要栖息在其他机器构成的环境中。它们一起构成一段历史。而在未来的人造生态系统里,它们必须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东西。
43.生产原料从机器到机器的、缠绕在一起的流动可以看作是一个联网的群落——一个工业生态。像所有生命系统那样,这个交织在一起的人造生态系统会扩张,会绕过阻碍物,会适应逆境。从一种合适的角度来看的话,一个强壮的工业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的延伸。
44.直到不久前,对那些孤立、僵化的机器说,”像大自然一样从事”还是一条不可能执行的指令。但随着我们赋予机器、工厂和材料以自适应的能力、共同进化的动力以及全球性的联接,我们能够将制造环境转向工业生态,从而扭转工业征服自然的局面,形成工业与自然的合作。
45.闭环制造是活体植物细胞内自然闭环生产的映射——细胞内的大量物质在非生长期间进行内循环。
46.适应的技术,如分布式智能、弹性时间计算、生态位经济,以及教导式进化等,都唤起了机器中的有机性。在联结成为一个巨形回路之后,人造世界便稳固地滑向天生的世界。
47.工业将无可避免地采用生物方式,这是因为:
1)它能用更少的材料造出更好的东西。
2)创造事物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生物级别。
3)大自然是不为所动的,所以必须去适应她。
4)自然界本身——基因和各种生命形式——与工业系统一样能够被工程化(或模式化)。
48.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世界正不断地用人造的小玩意儿来覆盖自己。但我们的社会在快速迈向人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同样快速地迈向生物世界。下个世纪真正的风流人物是超生物学:合成老鼠,电脑病毒,工程基因,工业生态,教导式进化,以及人工生命。
49.确切地说,下个纪元的特色是新生物学而不是仿生学,因为在任何有机体和机器的混成物中,尽管开端可能是势均力敌的,但生物学却总是能最终胜出。
50.生物学之所以总是胜出,是因为有机并不意味神圣。它并非生命体通过某种神秘方式传承下来的神圣状态。生物学是一个必然——近于数学的必然——所有复杂性归向的必然。它是一个欧米茄点。在天生和人造缓慢的混合过程中,有机是一种显性性状,而机械是隐性性状。最终,获胜的总是生物逻辑。
欧米茄点(OmegaPoint):基督教中用来描述宇宙进化的终点,在这个点上,复杂性和意识觉悟都达到最大化。
第十一章.网络经济学
51.虽然网络尚在襁褓之中,但就在那天拂晓,我意识到计算机的未来不在数字而在于联结——一百万台相互联结的苹果II型电脑所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一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用最精心的方式调制出来的、孤立的超级计算机。徜徉在Net之中,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52.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公司形态:它们将不断地演化,直到彻底的网络化。一个纯粹网络化的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去中心化、协作以及可适应性。
53.也许到了某一天,那种完全自给自足的公司会变得非常少见。公司这个概念的寓意,也会从那种紧密耦合、被严格约束的机体,变为一种松散耦合、松散约束的生态系统。那种把IBM看成是一个有机体的概念需要被颠覆了。IBM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
54.一个网络就是一个信息的加工厂。当一个产品的价值随着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的增加而提高时,产生这些知识的网络其价值也随之增加。
55.网络经济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分布式核心、适应性技术、灵活制造、批量化的定制、工业生态学、全球会计、共同进化的消费者、以知识为基础、免费的带宽、收益递增、数字货币、隐性经济。
第十二章.电子货币
56.大行其道的加密技术会使对经济活动进行中央控制的任何冀望都化为乌有——而经济活动是驱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力量。加密技术加剧了失控状态。
57.软件不同于有形物体的地方是从根本上无法监控其复制,但是却能监控其使用。那么,为什么不围绕着信息时代的物品和制造业时代的物品之间的差别来建设信息时代的市场经济呢?
58.数字货币对于网络经济的蜂群思维的重要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我们预计有五方面,分别是:加速度、连续性、无限互换性、可达性、私有化。
第十三章.上帝的游戏
59.抛开所有的次要动机,电脑游戏让人上瘾的全部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我想不出有什么东西比做一个神更能让人上瘾的了。
60.随着相互关系的不断加深,随着个体们改变并塑造着他们的世界,这个仿真世界也会愈加生机盎然。参与者们——真的、假的、超真实的——与系统共同进化成一个与其刚开始时完全不同的游戏。于是,神自己戴上魔术眼睛,穿戴整齐,降临到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中。
61.要想成为上帝——至少是有创造性的上帝——你就必须放弃控制,拥抱不确定性。绝对的控制也就是绝对的无趣。要想诞生出新的、出乎意料的、真正不同的东西——也就是真正让自己惊讶的东西——你就必须放弃自己主宰一切的王位,让位于那些底层的群氓。
第十四章.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62.道金斯认为,要想造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生物「大千」,就必须把可能的形状限定在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范围内。否则,即使用了累积选择的方法,找到足够多生物形态的机会也会被淹没在所有形状汇成的茫茫大海中。
63.书籍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就如同直接研究整个宇宙一样困难;而寻觅藏身于自然的某个真理也并不比在恒河沙数般的书册里搜求它更麻烦些。
第十五章.人工进化
64.正如进化需要大量的个体才能发挥效用一样,遗传算法也要炮制出数量庞大的代码群,并且这些代码们同时进行处理数据和发生变异。遗传算法实际上是一大群略有差别的策略,试图在崎岖的地形上同时攀爬不同的峰顶。由于大量代码并行作业,因而能同时访问该地形的多个区域,确保它不会错过那真正的高峰。
65.尽管随着人造世界复杂性的激增,提取信息的复杂性和成本也会激增,但做起来仍可能比无法掌控的有机世界更容易些。正如雷告诉我的那样,「即使我的世界变得像真实世界一样复杂,但我是上帝,我无所不知。我能获取任何我感兴趣的信息而不打扰它,也不用走来走去踩坏植物。这是一个根本的不同。」
66.由于进化是缓慢的、无形的和冗长的,因而在这个快节奏的、咄咄逼人的人造机器世界里,进化恍若一个难以察觉的幽灵。但我更愿意相信,进化是一种能被容易地转化为计算机代码的自然而然的技术。正是进化与计算机之间的这种超级兼容性,将推动人工进化进入我们的数字生活。
67.死亡是进化中唯一的老师。艾克利的使命就是查明:只以死亡为老师,能学到什么?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答案,但却有些现成的例证:翱翔的雄鹰,鸽子的导航系统,或白蚁的摩天大楼。找到答案需要些时间。进化是聪明的,但同时又是盲目和愚笨的。「我想像不出比自然选择更笨的学习方法了。」艾克利说道。
68.在所有可能的计算和学习的空间中,自然选择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一个极点,在这个点上,信息传递被最小化。它构成了学习和智能的最低基线:基线之下不会有学习产生,基线之上则会产生更加智能、更加复杂的学习。尽管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然选择在共同进化世界中的本质,但它依然是学习的基础熔点。如果我们能够给进化一个度量值的话(我们还不能),就可以以此为基准评判其他形式的学习。
69.一个蚂蚁军团,智愚而不知测量,视短而不及远望,却能迅速找到穿越崎岖地面的最短路径。这种计算正是对进化搜索的完美映射:一群无知而短视的个体们在数学意义上崎岖不平的地形上同时作业,试图找出一条最优路径。蚁群就是一个并行处理机。
70.进化并未完全超脱我们的控制;放弃某些控制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我们在工程中引以为傲的东西——精密性、可预测性、准确性以及正确性——都将为进化所淡化。而这些东西必须被淡化,因为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不测风云的世界,是一个千变万幻的世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需要一点模糊、松弛、更多适应力和更少精确度的态度。生命是无法控制的;活系统是不可预测的;活的造物不是非此即彼的。谈起复杂程序时,艾克利表示:「『正确』是水中月,是小系统的特性。在巨大的变化面前,『正确』将被『生存能力』所取代。」
第十六章.控制的未来
71.物理学正在飞速地渗透入数字世界,而生命渗入的速度比物理学还要快。
72.怎样在不剥夺人工生命角色自由的情况下,给它设定某种结局?布莱德·格拉夫相信,控制的这种转换改变了作者们的写作目标。「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所创造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世界。我创造的是一种人格,而不是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
73.直到最近,我们所有的人工产品、所有的手工造物都仍然处在我们的威权之下。可是,由于我们在培育人工产品的同时,也培育出了合成的生命,因此,也预示着我们将丧失令行禁止的特权。老实说,所谓「失控」,是对未来的一种夸张描述。那些我们赋予了生命的机器还是会间接地接受我们的影响和指导,只不过脱离了我们的支配而已。
第十七章.开放的宇宙
74.大自然之所以能产生令人震惊的多样性,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开放的。生命不会仅靠最早诞生的那几个基因去产生令人眼花潦乱的变化。相反,生命最早的发现之一是如何创造新的基因,更多的基因,可变的基因,以及一个更大的基因库。
75.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它会不断地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大自然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可能性之库,是一个开放的大千世界。生命一边从书架上抽出最不可思议的书来,一边为藏书增建厢房,为更不可思议的文本创造空间。
76.尽管大脑像并行机器一般运作,人类意识却无法并行思考。这一讽刺性的事实让认知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人类的智慧有一个近乎神秘的盲点。我们不能凭直觉理解概率、横向因果关系及同步逻辑方面的各种概念。它们完全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串行叙述——线性描述。那正是最早的计算机使用冯·诺依曼串行设计方案的原因:因为人类就是这样进行思考的。
77.进化作为一种工具,特别适用于以下三件事:
如何到达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
如何到达你无法想象的领域;
如何开辟全新领域;
78.物理学家多恩·法默提出了界定生命的特征列表。他说,生命具有:
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
自我复制的能力
自我表征(基因)的信息库
使特征持久的新陈代谢功能
功能交互——它并非无所事事
彼此相互依赖,或能够死亡
在扰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进化的能力
79.人类为创造生命而做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探索可能存在的超生命空间。这个空间包含所有能够再造地球生命起源的要素。但我们所要承担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创造人工生命的目的不仅仅是描述「如我们所知的生命」空间。激励人类进行探索的,是描绘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空间的渴望,是把我们带入非常非常广阔的「如其可能存在的生命」领域的使命。
第十八章.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80.但我预言,这种每天发生的革命将会受到每天发生的进化的狙击。科技革命最终将会与进化合二为一。科学和商业都在试图掌握变化——以结构化的方式持续为自己滴注变化——以便使它稳定运转,产生持续的微革命浪潮,而不是戏剧性的、摧枯拉朽的宏大革命。我们该如何将变化植入人造物,使其能够既有序又自主?
81.学习加上进化,正是文化的一笺配方。通过学习和行为将信息传递给基因,是遗传同化;反之,由基因将信息传递给学习和行为,就是文化同化。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学习与传授技能与生物学意义上继承的记忆与能力是遥相呼应的。
82.进化的进化可以归结为以下一系列历史进程:系统自发、复制、遗传控制、肉体可塑性、弥母文化、自我导向的进化。
第十九章.后达尔文主义
83.后达尔文主义提出,归根到底,进化过程中还存在别的作用力。这些权威的变化机制重组了生命让其达到新的适合度。这些看不见的动因扩展了生命信息库,也许那正是自然选择所掌管的信息库。深度进化不一定就比自然选择神秘多少。他们把每一种动态共生、定向变异、跳变论或者自组织理论都看做是一种机制,一种从长远来看,作为对达尔文那无情的选择过程的补充,能促使进化不断革新的机制。
84.在计算机强化的人工进化实验中,突变是通过电子手段,也就是伪随机发生器生成的。但是,生物界的突变和变异起源的准确的事实真相仍不确定。我们确知的是:显然,变异不是由于随机突变而产生——至少不总是如此;在变异中其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秩序。
85.在科学史学家们看来,达尔文影响最深远的论断在于指出,生命不同侧面所展现出来的巨大不同其实是一种幻象。那种先哲们一直以来教导的原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并不正确。圣经里说,生物「被按照各自的类型创造出来」;当时包括年轻的达尔文在内的绝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认为物种会以一种理想的方式保持自己的种属。物种决定一切,个体从属于物种。然而,豁然开朗的达尔文宣布:
(1)个体具有显著的差异;
(2)所有生命的个体之间都具有动态可塑性以及无限的延展性;
(3)散布在种群中的众多个体才是最关键的。而树立在物种之间的屏障是虚幻的,不堪一击的。达尔文将物种间的差异转换到个体间的差异,从而消除了物种间的屏障。因而,生命是一个均匀分布的存在。
86.「我确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
87.自然选择只能发生在种群或者群集的事物中间。这实际上是一种发生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乱众现象。这一进程所涉及的种群必定具有以下特点:
(1)个体间存在某种特性上的变化;
(2)这些特性对个体的生育率、繁殖力或者存活能力带来某些差异;
(3)这些特性能够从亲代以某种方式传递给子代。
88.我期待着在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创造力的人工进化中看到以下特性(我相信生物进化中也存在着这些特性,但是人工进化会将这些特性表现得更显著):
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
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
跳变——功能聚类、控制的层级结构、组成部分的模块化,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自组织——偏向于某种特定形态(譬如四轮)并使之成为普遍标准的发展过程
第二十章.沉睡的蝴蝶
89.进化的艺术就是管理动态复杂性的艺术。把事物连接起来并不难,但是进化的艺术是要找到有组织的、间接的、有限的连接方式。
第二十一章.水往高处流
90.庞氏骗局(PonziScheme):一种金融诈骗,类似传销,相似的还有「金字塔骗局(PyramidScheme)」。简单来说就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冒充前期投资者的收益。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CharlesPonzi)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91.我观察到,生物进化在时时刻刻的艰苦努力中,已经发展出7个主要趋势。而众所周知,这七个趋势也将伴随人工进化漫长旅程的左右。它们是:不可逆性、复杂性的递增、多样性的递增、个体数量的递增、专属性的递增、相互依存的递增、进化性的递增。
92.进化的过程不断地集中力量,一次次及时地再造自己。每一次改造,进化都变成更有能力改造自己的过程。因此,「它既是来源,又是结果。」
第二十二章.预言机
93.三件对于预测未来非常重要的事情:
1)你可以抽取混沌系统内在的固有模式,取得良好的预测。
2)进行一次有用的预测用不着看得太远。
3)即使是一点点有关未来的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94.莫迪斯提出了在人类互动的更大网络中建立有序性的三种类型。每一种都在特定的时间构成了一个可预测性范围。这三个范围分别是:不变量、成长曲线和循环波。
95.一个系统——不管是有机体、企业、公司、还是计算机程序——之所以花费精力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反馈到现在,是因为这是系统在应对未来时比较经济的做法。因为,要想预见未来,你就必须了解过去。沿着反馈回路不断冲击的过去,给未来提供信息,并控制着未来。
96.归根结底,揭示未来不仅仅是人类的向往,也是任何有机体,也许还是任何复杂系统所拥有的基本性质。有机体存在的目的就是揭示未来。
97.一个真正的全球社会的预测模型,应该满足下面这些条件:
能够大量运行各式各样的情景;
从一些更灵活、更有根据的假设开始;
实施分布式学习;
包含局部性和地区性的差异;
展现不断增长的复杂性。
第二十三章.整体,空洞及空间
98.科学知识是一种平行的分布式体系。没有中心,没人处于控制地位。其中容纳着无数智慧的头脑和分散的书籍。它也是一个网络,一个事实和理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进化的体系。但是作为在崎岖不平的神秘王国中并行探索的行动者的网络来说,科学研究的领域远比我在这里已经谈及的任何领域都更为宽广。
99.所有对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的探求全都专注(有人说受困)于一个重大的谜题,即一个极端复杂系统的模拟,是伪造,还是某种独立的真实事物?或许它是超现实的,又或许超现实这个术语正好回避了这个问题。没人怀疑模仿原物的模型的能力。问题在于:我们授予一个物体模拟的是何种真实?模拟和本体之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
第二十四章.造物九律
.从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从生物研究的边缘,从千奇百怪的跨学科实验的角落,我总结出了操纵无中生有的造物九律:
分布式状态
自下而上的控制
培养递增收益
模块化生长
边缘最大化
礼待错误
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变自生变
这个时代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你勇往直前,却走错了方向;你潜心研究,却没能找对趋势;你迎难而上,却偏离了行业的风口。读完这条“预言式”的精彩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科技路上,港好遇见你,小港将持续为你分享科技互联网行业资讯、追踪最新热点、推荐爆款SaaS,敬请期待吧!
联璧港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
新媒体管家
港好遇见你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