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669938.html
这里是刘小顺的生活记录。
在搬来广州之前,我对广州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点,就是他们特别喜欢说“热气”,吃饭的时候,一下子说这个东西“热气”,一下子说那个东西“热气”,好像每个广州人身体里都塞着一团火,只能降温,不能加热。
所以我来广州之后,就很好奇,到底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说“热气”呢?不仅说“热气”,还会说“湿气”。至于什么东西“热气”,什么东西“湿气”,又几乎是没有规律的,你想知道的话,就得问广州人,他们好像真有自己一整套不成文的理论。
我其实一直都不怎么相信这事,总半信半疑地认为,广州人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啊?什么“热气”,什么“湿气”,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啊?该不会是在乱说吧?
去年年底,我搬来广州之后,依然按照之前的习惯吃东西,因为我也分不清什么“热气”、“湿气”,也没有喝汤、喝凉茶的习惯,反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呗,以前我在其他地方这么吃都没事,难道在广州还真能吃出什么事来?
结果,在我乱吃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有一天,我牙开始肿了,脸上也开始长痘,认识我的人应该知道,我其实很少长痘,而且我已经记不清自己上次牙痛是什么时候了,没想到现在在广州竟然全都发生了。
我心想,那肯定就是“上火”了呗!行,我以前在上海生活的时候,遇到“上火”,那就自己在家多喝点水,多吃点蔬菜,不吃辣,清淡饮食,过两天就好了。
然而,当我在广州的家里吃了几天水煮蔬菜加酱油,从早到晚不停地喝温水,结果“上火”没有缓解,甚至变本加厉,还一下子便秘了好几天没上厕所。
广州的朋友知道了,叫我自己在家煲凉茶,或者煲清火的汤。我说我不会啊,朋友就让我去外面买凉茶。我问他,有没有这么夸张啊?我多喝温水不能“下火”吗?在上海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解决的啊。
广州的朋友就问我:“你喝的什么水?”
我奇怪了:“还能是什么水?当然是自来水啊,我烧开了喝的啊!”
广州的朋友笑了:“难怪,广州的自来水也上火的。”
“自来水也上火?”我心里还是不太相信,要不要这么危言耸听啊?“我是把自来水过滤之后才烧的哦!”
“过滤也没用的。”广州的朋友说,“不信你在烧水的时候去看看,水壶里是不是像邓紫棋唱的那样:全都是泡沫?”
好嘛!后来我烧水的时候,就真去观察了一下水壶,果然泡沫非常多,而且等我烧完水,水壶里还特别容易产生水垢,我已经是把自来水过滤过的了,却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难道真像广州朋友说的那样,广州连自来水都“上火”?是不是这么夸张啊?
于是,我就听他们的话,跑去喝喝凉茶看,可是凉茶铺里那么多种类的凉茶,有的清火、有的祛湿、有的治牙痛、有的治喉咙痛,实在太让人眼花缭乱了,到底要怎么喝啊?
我问凉茶铺老板,上火要喝什么?老板就问,你是上的什么火啊?我又愣了,上火还分种类的吗?
老板可能看我是外地人,搞不清楚状况,就叫我张嘴给他检查。
老板拿一只小手电筒在我嘴巴里照了一下,说,你喝点“祛湿茶”吧!
祛湿?我不是上火吗?怎么又变成祛湿了?
老板解释:“我看了你舌苔,你湿气重,先祛祛湿。”
行吧,不管了,反正我不懂,让我喝啥就喝啥吧!
所谓的凉茶,根本就是中药,跟我们常见的茶没什么关系,苦得要命,“凉”是指里面用的中药材都是凉性的,而“茶”就是指用植物冲泡出来的液体。
喝了两天的“祛湿茶”之后,我感觉挺有效,牙痛和长痘真的都缓解多了,宿便也清出来了,别说,广州人似乎没有在“乱说”。
于是,后来我跟广州的朋友吃饭,很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挨个把今天的菜全部问一遍,到底哪些是“热气”的,哪些是“不热气”的。
为了验证他们到底是不是在“乱说”,我会趁一个朋友不在的时候问另一个朋友,然后等那个朋友回来了再问一遍,想不到他们的说法竟然大差不差。
“这有什么规律吗?”我好奇地问广州的朋友。
“没什么规律。”朋友说。
“那你们怎么都知道呢?”我又问。
“可能就是广州人天生的吧?”朋友回答。
“那我要怎么学?”
“没办法学,你呆的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懂了。”
我觉得,在广州吃饭,真的就像是一种“玄学”啊!
不过现在,我已经在广州住了三个多月了,对于吃饭这种“玄学”,似乎也开始慢慢有了一点感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反正你没办法,到了广州,你必须按照广州人的“规矩”来吃东西,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规矩”来,就真的会牙痛、长痘、便秘,浑身不舒服,我算是领教过了。
哦,对了,还有,在广州吃饭,你也得学会饭前烫碗、烫碟、烫筷子,别嫌麻烦,否则,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规矩”来,很有可能还会吃出点什么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