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一、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二)、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三)、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四)、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五)、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种病因病机之间常常相兼为病,或互相转化,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
二、分型施治
古人对于便秘,有风秘、湿秘、气秘、寒秘、热秘之分,称为“五秘”。五秘都是以便秘为主症,再根据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特点而分为风、湿、气、寒、热等。特点不同,说明病理有差别,治疗方法也就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风秘
风秘是除了大便秘结以外,还表现为皮肤皲裂、筋脉拘挛、爪甲枯槁等。有的还会兼有阵发性寒热。大便常干燥坚涩,不易排出。风秘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肺脏受风,肺和大肠相表里,风从肺传入大肠,像风能吹干湿气一样,致使肠中津液干燥而形成便秘。也有人认为是病人肠中平素积有瘀热,热久伤津化燥,风从内生,致成便秘。这里且不管其病因如何,只谈谈为什么风秘能出现皮肤皴裂等症状。由于人身各处的津液,是互相周转输布的,肠道既然干燥,全身的皮肤、肌肉、筋膜,自然也就缺乏津液濡养,所以皮肤起皴开裂,筋脉伸展不得力,爪甲也呈现枯槁的现象。至于出现寒热,大都是在夜间。这是因为,津虚血虚都是阴虚,而夜间也属阴的缘故。
1、处方:滋燥养荣汤。生地黄、熟地黄、白芍、黄芩、秦艽各5g,当归6g,防风3g,甘草1.5g,水煎服。(按:本方是治肤燥之方,若用以治肠燥便秘,须加大地黄、当归、白芍的用量)
(二)、气秘
气秘的特点是病人常常称嗳气。其大便之所以不顺利,倒不一定由于大便干燥结硬,而是“气”不下降。“气”是什么呢?并不是指呼吸的空气,而是代表人体各个脏器生理活动的功能。人的排便,并不是大便会自己下行,而是小肠、大肠蠕动的结果,大小肠的这种功能,就是“气”。“气”既然不下降,大便下行就不痛快,而且还会出现时常嗳气和兼有脘腹满闷的感觉,这就叫作“升降失常”。
因此,治疗气秘必须以降气药为主,如苏子、枳壳、枳实、厚朴等。
1、处方1:木香槟榔丸(《卫生宝鉴》方):治一切滞气,心胸腹胁痞满,二便涩滞。木香、槟榔、枳壳、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0g,黄柏、香附、大黄各90g,牵牛头末g(腹满便秘用黑者,喘满膈塞用白者)。共研为细末,芒硝泡水和丸,如碗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食后姜汤送下,以轻微腹泻为度。
2、处方2:人参、当归、枳壳,水煎服。加入陈香橼尤效。治大便干结,腹中胀闷,频频入厕,里急后重。
(三)、湿秘
湿秘也叫痰秘。它是湿热、痰饮等阻碍气机下降,以致大便不能顺利排出。湿热、顽痰胶结,又会出现胸胁痞塞满闷,或喘促、头汗出、头晕眼花等症状。痰湿在肠中,又会兼有肠鸣。
治疗湿秘,主要是用苍术、黄连、黄芩、黄柏等清除湿热,或用半夏、茯苓、橘红、白芥子、姜汁、竹沥等。
1、处方1:逐痰饮。
2、处方2:导痰汤(济生方)。治痰涎壅盛,胸膈留饮,咳嗽恶心,发热背寒,饮食少思,中风痰盛,语涩眩晕等。半夏6g,天南星、橘红、枳实、赤茯苓各1.5g,炙甘草1g,生姜5片,水煎服。
(四)、冷秘
便秘的同时,又兼有四肢发凉、喜温怕冷、舌质淡白、脉搏沉迟等阴寒症状的,叫作冷秘。冷秘常见于老年人,须用温润通便药,如巴戟天、肉苁蓉、当归、熟地黄等。
1、处方:半硫丸(局方)。治冷秘的专方,治痃癖冷气、冷秘、虚秘。半夏90g,硫黄(明净者)60g,二味共研极细,加生姜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捣数百下,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空腹用黄酒或米饮、生姜汤送下。
(四)、热秘
热秘和冷秘相反,兼见的一些症状,不是寒证,而是热证,如面赤、舌干、小便赤黄、喜凉恶热、脉沉数等。
1、处方1:四顺清凉饮(《证治准绳》方):当归、赤芍、大黄、甘草各5g,水煎,入生蜜一茶匙,温服。
2、处方2:更衣丸:飞朱砂15g,芦荟(研)20g,滴入好酒少许,和为丸,每服3~6丸,好酒送服。
3、处方3:芒硝15g,热酒化开,澄去渣,加香油三、四茶匙,温服。
4、处方4:鲜生地黄捣汁服。
5、处方5:大黄、黄芩、炙甘草各15g,水煎,入生地黄汁二茶盅,再煎三沸,分二次服。
除了上述五秘以外,还有久病体弱,大便干燥,努责不下,频频入厕,气虚下陷,里急后重的,叫作气虚秘。伤津失血,大便燥结,滞涩难出的,叫作血虚秘。血虚的,应当养血润肠,如当归、地黄、肉苁蓉、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麻仁、蜂蜜等。气虚的当加入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等。
这是分享中医知识;辨证与论治的平台。爱好中医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