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便秘的预防与应对

便秘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可使患者十分痛苦。骨科术后患者若长期便秘,可引起心情烦躁,精神紧张,给患者的进食、睡眠及康复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直接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如何预防骨科术后便秘?

这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医护人员术前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饮食的宣教,告知围手术期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给予术后饮食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应重视围手术期合理饮食,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切忌术后早期盲目补益,以避免增加患者机体恢复的负担。

腰麻或全麻患者术后一般需禁饮禁食6小时,6小时后应先喝少量温水,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方可进食。老年患者的胃肠功能较弱,加上骨科术后卧床时间有所增加,胃肠蠕动变慢,消化功能随之减弱,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因此膳食结构以粗细粮搭配为主,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食欲,增进营养成分的摄入。术后早期,因局部组织损伤及手术创伤反应,患者有疼痛反应会导致食欲下降,这时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粥、面条、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一些粗纤维事物以利于保持大便通畅。康复期需补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钙,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

骨科术后便秘的应对策略

1、心理疏导

部分骨科术后便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抑郁和焦虑情绪,应让患者知道便秘是一种心身相关性疾病,与手术应激和不良情绪密切相关,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讲解便秘的知识,让患者了解正常排便的生理过程,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锻炼盆底肌肉

每日进行2~3次,每次约5分钟的会阴部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练习,纠正便秘患者的盆底肌协同功能失调,使受训者体验到紧张和松弛,最后达到心身放松的目的。

3、腹部按摩

按摩可刺激结肠蠕动增加,使肠内容物流通,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利于大便排出。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时对患者下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次/天,10~15分钟/次,按压时叮嘱患者呼气。

4、中药穴位贴敷

便秘患者多有腑气不通,中药穴位贴敷可通过穴位和药效两者的共同作用来调节脏腑功能以治疗便秘。

5、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通过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刺激耳穴,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能调整经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采用穴位压豆,刺激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皮质下、交感等耳穴,能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平衡阴阳的作用,使胃气下降、泻下通气,从而解除便秘。

6、口服药物治疗

乳果糖可以完整到达结肠,进入结肠后被肠道内正常菌群分解成单糖,并进一步被分解成有机酸如乳酸和乙酸等,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增加粪便的容积,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对肠黏膜没有刺激作用;乳果糖又是一种益生元,可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多,减少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的数量,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处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

7、开塞露或灌肠

对于顽固性便秘,或口服药物无效的患者,可能需通过使用开塞露塞肛或灌肠以临时解除大便。

欢迎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mia.com/bmzy/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