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统计显示,我国每个成年人中就有4~6个便秘患者。年纪越大便秘患者越多,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非常影响日常生活。
想要正确对付便秘,应该最先判断的是:
你,是不是真的便秘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便秘
很多人以为排便次数少就是便秘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单单从次数上来说,无论是一天三次还是一周三次,都在正常范围内。而真正的便秘,实际上多伴有排便困难和排便不尽感。
临床上,把便秘分为3类:
o器质性便秘,主要由痔、肛裂、直肠脱垂等肠道、肛门疾病引起;
o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便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造成便秘;
o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慢性病的便秘。三种便秘类型中,功能性便秘所占比例最高。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便秘类型,就是功能性便秘了。
在年,罗马IV标准就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进行了小幅度的更改,其中的一项标准是: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粪或硬粪;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每周自发排便3次。
以上这些情况,至少要包括2项或以上,同时,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内存在症状,才能算是功能性便秘。
所以,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暂时性地遇到了一些困难,还远没有达到功能性便秘的程度。因此,在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就可以很快地改善便秘的情况了。
4招让你远离便秘
专家认为,要想解决便秘的问题,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关键。
饮食疗法
·以五谷杂粮为主,多吃粗粮,如糙米、全麦、玉米、红薯等。
·喝一些养生粥,小米最好,可以加红薯、山药,黏腻型便秘可加薏米,容易上火的人可加红小豆。
·注意“二多二限四禁忌”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限量吃肉类、禽蛋类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忌辛辣、干炒、油炸、烧烤的食物。
饮食调节应长期坚持,因为便秘缓解后,如果又恢复到原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会再复发。
调整不良心态
平时多乐一乐,不仅有助缓解焦虑的情绪,还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
美国肠道学专家坎仑曾给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大笑,大笑时可震动肚皮,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
常做舒缓运动
便秘的人运动要缓,不能过于剧烈。因为,运动量大时出汗较多,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反而会加重便秘。建议多做散步、慢跑、瑜伽等舒缓一些的运动。
每天定时排便
每天定时排便,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
推荐一套排便流程
排便前可进行5~10分钟的“深慢呼吸锻炼”,把呼吸调整到每分钟10~12次,最好是腹式呼吸,这样做能促进胃肠蠕动。
同时,排便过程中要张口深慢呼吸,利于肛门放松。
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改善一般便秘患者的症状。对于比较严重的便秘,要在饮食调节的基础上,同时遵医嘱服用相应的药物。
排便的4个最佳
排便的最佳姿势
脚后跟不着地的蹲式排便。
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肠角大约是80°~90°,而蹲姿时肛肠角可达到°~°。从理论上讲,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蹲姿排便的优势在于用力较小,而排便用力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
那我们家里的就是坐便器,不能蹲着怎么办?参考下图
排便的最佳次数
一般而言,保持规律的每天排便1次较为理想。
从时间上说,一天24小时对人体而言是一个时间节律周期,养成每天定时的排便习惯,会使排便成为身体一种周期性、节律性的机能,从而使排便成为轻而易举、自然而然而得以完成,而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
当然有的人一天会排便3-4次,如果没有腹痛及大便成分的异常,也可视为正常现象。每天1次的排便足以排除肠道废物,没有必要人为地使排便增加至3-4次。
排便的最佳时长
一般建议健康的人排便3~5分钟最佳,排除个别人有出口梗阻、盆地肌肉神经有病变之外,最好做到速战速决。
一些老年人很难在5分钟内解决,可以站起再坐下,把时间间隔开,坚决不能一次就蹲坐十几分钟。
上厕所看手机、读书、看报甚至看电视,都会在不经意间延长如厕时间,导致腹压增加,盆腔和肛门充血,从而引发便秘、肠黏膜脱垂、痔疮等肛肠疾病。排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问题。
排便的最佳时间
排便有两个“黄金时间”:一个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另一个是吃完早饭后的“胃-大肠反射”。
早上一觉起来,由躺变坐再到站,大脑会给大肠发一个信息,使肠道蠕动,肠道便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蠕动波,帮助你把大便推出来。此时,你无需太用力,大便就能顺利排出。你应该养成好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到厕所蹲个5分钟,即使拉不出也要坚持下去。
早餐是一天中的最早一餐,进食后,胃会通知大肠赶快运动,造就另一个排便“天时”。
-END-
推荐阅读:
无论你的儿女多大,一定要发给他们看看,写的很到位(精辟)
保持幸福的11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央视宣布!苹果手机用户好尴尬啊!这事严重了!
夫妻,到底谁更累?写的太到位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