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儿童常见的症状,甚至大人也会常常遇到的一种病症,孩子们发生便秘的机率可接近10%,其中绝大部分为功能性便秘。原因通常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未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生活习惯或环境改变、排便疼痛进而惧怕排便、食物过敏、心理因素等相关。本期#小太阳人帮你问#,小太阳人就请专家来谈谈孩子便秘的问题吧!
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如下:
年龄4岁的儿童至少符合以下2条,持续时间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
2、大量粪便潴留史;
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力史;
4、排粗大粪便史;
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对于接受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条件也可以作为选项):
6、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7、粗大粪便曾堵塞抽水马桶。
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应该尽早干预。反复或严重的便秘,对于儿童社会活动、心理、学习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首先,对家长及儿童的健康教育是治疗的第一步。通过教育宣讲,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担忧,让家长认识到,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问题之一,并不会危及生命。对于儿童,应当让其缓解对排便疼痛的恐惧,相信排便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从而更好的进行排便训练。
软化大便和确保无痛性排便是治疗的关键。通常可以选择一些非刺激性的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以软化粪便团块,有助于大便更好的排出。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通过行为治疗的方式,比如鼓励或奖励其排便,从而养成其良好排便习惯。对于益生菌或牛奶过敏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
热心肠医生
文军宝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硕士;
医院(医院)医学博士。
专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尤其肠道相关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肠炎、肠道血管疾病、肠道息肉、大肠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治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