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765.html
便秘
便秘是婴儿经常出现的病症,是指孩子的大便又干又硬,且排便隔的时间比较久,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其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一类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的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便秘医学上认为必须具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排便困难才算便秘。注意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大便干硬,并不是隔了几天没有排便就属于便秘,必须是每次大便都非常干硬且排便吃力。
通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大便3-4次,配方奶婴儿2-3次,吃辅食之后大概每天1-2次,但是由于母乳的吸收效率很高,纯母乳的情况下,一周不排便都是有可能的!吃辅食或正常吃大人餐的偶尔出现几天才排一次,只要便便不干硬就都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宝宝排便的次数不是重点,重点是性状:
1.便中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可能是消化不良;
2.形状OK但排便量太多,可能是吸收不良;
3.有脓血,可能是细菌感染;
4.发热还伴稀水便,可能是病毒性肠胃炎;
5.排便费劲、排气多、大便稀,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6.便干结,才可能是便秘。
宝宝便秘常见的原因1.奶粉冲调过浓有些家长觉得奶粉冲得浓一点,营养更高,这是不对的。奶粉并不是冲调得越浓越好,浓的奶粉营养密度的确会提高,但摄入的水分就会变少,这就是导致便秘的原因。而且,奶粉浓度太高,会提高奶液渗透压,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对于还没加辅食的配方奶宝宝来说,冲奶粉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推荐的冲调比例,不要随便浓缩或稀释。
2.水分摄入不足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液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并改善便秘。尤其是现在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吃一些粗杂粮的食物,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反而可能加重便秘。加辅食前,无论何种喂养方式保证奶量就可以了。加辅食后,根据天气、活动情况,适当喝水,如果宝宝不喜欢,奶和一些液体食物也都能摄入水分。大于1岁的宝宝,可以在进食、活动结束后,根据需要每天保证约-ml的饮水量。
3.添加辅食刚开始添加的辅食往往膳食纤维和液体量不足,应尽量丰富孩子每餐辅食的种类。推荐的平衡膳食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有助于预防或治疗轻度便秘。每天膳食中的膳食纤维应至少保证5g(比如1个中等大小猕猴桃含有约3g的膳食纤维),添加辅食后可以适当喝水。
4.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畅地排出粪便,还有利于益生菌繁殖增生。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之一,保证宝宝每天的饮食都能有菜有肉,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换着吃。一些带籽的水果,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如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误区,水果不能替代蔬菜,因为水果的平均糖分含量远高于蔬菜。而且,不建议让宝宝喝果汁,水果泥或者水果小块是更好的选择。另外,全谷物、杂豆类、薯类、菌菇类等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少量给宝宝添加,不超过每天主食的1/3较为合适。
5.油脂摄入不足宝宝1岁内主要的脂肪来源是奶、蛋、肉,如果宝宝荤菜摄入不足,奶量不够,脂肪的摄入量就可能会不足。而油脂可以帮助润滑肠道,促进蠕动,利于排便。所以如果宝宝荤菜吃的不多,可以额外增加5-10g食用油,从而提供一些脂肪。此外,坚果粉,如芝麻粉、核桃粉也可以提供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便秘的宝宝也可以在辅食中增加一些。
6.喝太多奶对一些大宝宝来说,如果特别喜欢喝奶,摄入量太多(每天全脂牛奶超过ml)会降低肠道蠕动,容易使宝宝产生饱腹感,从而降低其他可以促进大便软化的液体和食物的摄入,从而引发便秘。
7.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宝宝贪玩,明明有便意也会因为一时不舍玩乐而憋回去,这很常见。所以,家长要从18~24个月左右,培养孩子规律如厕的好习惯,让宝宝养成每天在固定时间排便的生物钟,从而杜绝因憋便而引起便秘这种事情的发生。
8.运动量不足大家都知道粪便需要肠道蠕动排出来,对于肠道功能比较弱的宝宝来说,除了肠道自身的蠕动外,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也可以帮助肠道做运动。要是宝宝还不能爬,可以每天帮助宝宝顺时针揉揉肚子、做做抚触和被动操,或者让宝宝趴着锻炼抬头、爬行等,这些都是帮助肠道蠕动的有效方法。对于大一些的宝宝,鼓励他们多动,是改善便秘的一个好方法。
9.不恰当的如厕训练不恰当、不合时宜的排便训练,会导致排便频率减少,导致大便变硬和排便疼痛,从而进一步导致孩子拒绝排便。所以美国儿科学会(AAP)强调,父母和照料者应避免强迫儿童进行排便训练,等孩子准备就绪后再进行。如果孩子本来就有便秘的情况,建议改善之后再进行如厕训练。
10.盲目补钙很多家长会把各种迹象都归结到缺钙,总觉得不放心补点总没错。其实,钙摄入过量了最普遍的副作用就是引起便秘。因此,应根据孩子情况合理补钙。
11.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有很多表现,其中也包括便秘。如果新添加了一种食物后,宝宝开始便秘,而停止摄入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再次尝试又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简单判断是这个新食物让宝宝身体不舒服了。应对办法很简单,暂时停止给宝宝摄入这种食物,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试,如果宝宝还是不能适应,那就尽量回避这种食物。
12.环境改变孩子上了托班或幼儿园后,由于环境变化,不愿意使用学校的厕所,或是因为时间作息改变等都会导致孩子会忍住不排便,从而造成便秘。对于这种情况,应及时引导孩子,让宝宝尽快适应集体环境,或是在出门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3.器质性原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引起的肠道梗阻(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发育畸形等),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药物性因素(铁剂、钙剂等可能引起便秘)。这些疾病通常都有其他有提示意义的临床表现,很少有仅表现为便秘的器质性病变。如有怀疑,应及时就医诊断。
如何应对宝宝便秘1.喂养不当导致的便秘大部分宝宝便秘都是由于父母喂养不当导致的,这样的情况需要给孩子转变一下喂养方式。在给孩子开始添加辅食的初期不要贪图量大,量要慢慢增加,种类也要逐步增多,先保持3天稳定期,没问题之后再增加。另外最好不要用奶冲米粉,这样可能会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奶粉冲调一定要按照正确比例进行,不要觉得稠一些宝宝会更健康,过稠的奶粉会增加便秘的发生;补充过量的钙在肠道难以吸收,也会造成便秘。
要改变饮食结构,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现在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吃点好的、精细的高蛋白食物,再加上有些宝宝挑食,不喜欢吃蔬菜这样高纤维的食物,所以导致孩子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量很少。而膳食纤维在促进人体排便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纤维素摄入的少就不易激发神经系统的排便反射,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久,其中的水分被肠道过度吸收,最后导致粪便干燥、坚硬,从而引起便秘。
2.体内菌群不足导致的便秘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怕孩子生病,所以爱给孩子们用各种消毒剂,想保证孩子周边环境的绝对干净。但是,环境太干净会阻碍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从而引发便秘。所以有时候,因为便秘我们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对人、动物有益影响的活性微生物,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在通过摄入一定的数量后,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的能产生超越其固有的基本营养价值的保健作用,包括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双岐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保持肠道内益生菌的优势地位对预防宝宝便秘有着具有重要作用。
冲调益生菌制剂时,要注意使用温开水冲服并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此外,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3.生理上导致的便秘有极少一部分宝宝是因为肠梗阻、肠闭锁、巨结肠等原因导致的生理上的无法正常排便,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手术等方式治疗。
孩子出现便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饮食结构的问题,多给孩子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特别是水果和绿色蔬菜,增加纤维的摄入,适当增加粗粮,多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但是,有些便秘是由于疾病导致的,当通过饮食或益生菌不能纠正时,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往期推荐
金斯健贝|10月学术会总览
-11-01
金斯健贝小课堂|如何正确补钙?
-11-09
金斯健贝小课堂|孕妇如何正确补铁?
-11-10
金斯健贝小课堂|如何正确给孩子补锌
-11-08
金斯健贝小课堂|必须了解的孕期各阶段营养需求!
-11-0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