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为什么要早上拍呢?
视频一:拍手操(济公调版)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乾隆皇帝活得很长,诗也写得很多,不过好诗却很少,他有一首诗是写手与气血的关系的:“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清,何年是白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乾隆爷的这首诗不足称道,但从养生的角度看,这首诗却很有价值。他说人的手掌上藏着健康长寿的秘密,掌握了这个秘密,岁月就会倒流。这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拍手。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周身的气血清了,什么时候才会有白头发呢?乾隆爷的诗虽有些夸张,但拍手的确有不凡的补气效果。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与手掌相连的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是气的管道,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不通畅,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其作用不可小视。为什么要一边拍手,一边大喊大叫呢?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的第一个层次:藏在人的大脑里,被称为意识,人们常常用它来思考金钱、美女和权力;精神的第二个层次:藏在人心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常常会产生宁静、忧虑和恐惧等情绪。精神的第三个层次:藏在人的肝里,中医称为魂,《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用西方术语来说,神和魂就相当于人的潜意识。在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的是思考,在潜意识的世界中,人们需要宁静、爱和感恩。意识能给我们财富,潜意识则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基本拍手补气法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拍手最好在清晨进行,如果觉得拍手时发出的噪音太大难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是这种方法的打击面缩小了,所以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时间要相对加长。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还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对拍,两手掌弯曲互拍,以一手的手刀击另一手的掌心,以掌心击虎口,两手握拳对拍。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要你细心阅读那张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图,就会明白,每一个小动作都对准了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它们,就能打通经络,保证气血的通畅。高级拍手补气法(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拍打此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很多爱美的女士们总是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3)轻拍腹部用左右手掌轻拍腹部。腹部有几条经脉经过: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双手轮流轻拍此处,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之气。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盆腔肿块等。经常轻拍腹部的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轻拍腹部,对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等都有好处。有的人腰疼时总下意识地去捶捶腰,实际上,腰疼很可能是因为气血在肝经中流通不畅引起的,坚持轻拍腹部,就能改善并治愈腰疼症状。(4)握拳击掌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出门有车,上楼乘电梯,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站桩补气法还有一种简单的补气法——站桩“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蹲马步是站桩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人为什么会上实下虚呢?这是因为气的流动不通畅了,气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当然实了,下面当然虚了。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这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搅动,它越浑浊,你让它静止不动,轻的东西就会往上浮,重的东西就会往下沉,不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一杯清澈见底的水。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补气六字诀补气六字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养生法,它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呼吸引导,调动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混浊,人就会生病,如果将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再吸纳进清新之气,人就会恢复健康。如何来吐出体内的浊气呢?古人发明了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发嘘声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气。发呵声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气。发呼声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气。发呬声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气。发吹声可以吐出肾上的毒气。发嘻声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气。通过六字诀吐出了脏腑内的毒气,再吸纳进天地间的清气,五脏六腑之气如此循环,日日更新,就会激发它们的潜能,这样一来,人就会精神百倍,健康长寿。要呼出肝上的毒气,就要发出“嘘——”音。首先,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呼气时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要呼出心上的毒气,就要发“呵——”音。呵,读(k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塞等心经疾患。要呼出脾上的毒气,就要发“呼——”音。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要呼出肺上的毒气,就要发“呬——”音。呬,读(xì)。口型为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要呼出肾上的毒气,就要发“吹——”音。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腧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要呼出三焦的毒气,就要发“嘻——”音。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补气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视频二:拍手操(标准版)
穴位健康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
1对击十宣穴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nǜ),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有「保命穴」之称。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养生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功效。
6手背对拍中诸穴(换手)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症状。
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8内劳拍少海少海穴: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少海: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劳宫穴: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起辅助治疗。劳宫穴对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辅助治疗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劳宫还对手掌多汗症有缓解作用。
9轻敲中府穴云门穴(换肩)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11叩击风池穴、百会穴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颈部,当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击百会穴:这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2揉拍打腹部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擦胆经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胆经,包括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颌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缓解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4拍击肾俞穴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脚跟踢然谷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辅助治疗: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16拍打委中穴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7拍腿部胆经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本经腧穴辅助治疗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整套保健操做下来能刺激到我们人体的50多个穴位,兼顾多个脏器,集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老年朋友锻炼。
歌诀:
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
人要无病,肠要干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
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
奇难杂症找三焦
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
人生关键任督通
一套经络养生操
从头练到脚
手把手教会您!
下面是分解动作,每个都很简单:
第一节:拉任脉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双臂由前向后体侧旋转度,身体后倾,头后仰,慢慢收回。
第二节:拉督脉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双臂由后向前体侧旋转度,下腰,慢慢收回。
第三节:拉带脉
动作要领:左弓步,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身体左侧弯,用力拉伸,慢慢收回;右弓步,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身体右侧弯,用力拉伸,慢慢收回。
第四节:敲肝胆经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第五节:平衡运动
动作要领: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举,蹲,蹲不能蹲下,起,起不能站直,慢慢收回。
第六节:捶胸
动作要领: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放于胸前,胸要挺,肘要撑,左拳捶左胸,右拳捶右胸,交替捶打,慢慢收回。
第七节:顿足
动作要领:将身体重心放于右脚,左脚顿足四拍,再将身体重心放于左脚,右脚顿足四拍,左右交替。
这个经络养生操,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能够帮人体打通经络,使人身体健康。敲打它们好处多多:
三伏天拉督脉
古代中医大家称督脉为“阳脉之海”。一旦督脉阳气不通,引发的疾病将遍及全身,我们跳经络养生操拉伸整个督脉,让气血在身体里奔涌,遇到瘀阻点,破关而过。
三伏天拉带脉
带脉主要指腰腹处绕身一周,使我们经络中唯一横行的、带脉最怕冷,我们可以通过经络操中的一拉一敲一梳让带脉升温。
三伏天敲打膀胱经
经常对膀胱经进行敲打,不但能改善对脑部供血的质量,还会对脑神经的细胞带来刺激,令大家的记忆力能够更好,并且时刻都处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
三伏天敲打胃经
从锁骨的下面开始,直到两个脚部的第四个脚趾之间这段距离就被称作为胃经。对胃经进行敲打,不但能够令人们的面部皮肤变得更好,还能够令皮肤更加有光泽。就算是平常经常熬夜,也基本不会出现憔悴的面容。
三伏天敲打肝胆经
从臀部的中部到脚踝最底端为止便是人体的胆经。若是胆汁不够时,食物里面的油脂就无法彻底的被分解,头发会变得特别油,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会更加严重。
所以,在生活中适当的敲胆经,不但能够让胆汁分泌的度加快,还能够令大家的头发更加靓丽。
经络养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效的,需要长期坚持,作为初学者,首先,不要贪,每个穴位做5分钟即可;其次要注意动作的力道和深度,做的时候要让全身的精气神都贯注到穴位上。
每天练练经络养生操,敲打敲打重要经络和穴位,就是这些简单的手法,就能让人精力旺盛,养颜排毒,通过疏通经络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原始点内外热源商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