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八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跟春节和端午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三大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在中秋时节对着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渐渐形成一个传统活动。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禁忌:
1、忌房事。每月十五,男女那点事都要注意。八月十五更是要谨慎当着圆月做那点事,室外、野外禁忌。我们得从中国的传统观念说起,男属阳,女属阴。而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是月廓亏空之时日。月属阴,也就是所谓的阴虚。
2、野外活动要辟邪。这天野外活动的人,可以带红绳,或穿红色内衣出行,禁忌做与鬼神相关的事情。因为这日,阴气最盛。
3、身体虚弱的人要避月。正在生病、流过产或其它失意、运势弱的人,当日以避月为好。
4、男子不叩拜月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谓月亮属于太阳,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妇女(包括女孩)拜月。
5、忌果饼不圆。中秋节全家应聚在一起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吃了能使全家不离散,为了团圆祭月的果饼必须是圆的,即使把瓜果月饼切开来也必须是月牙瓣的莲花状。
6、民间还有其它比如不能用手指月亮,不能让额头被头发遮住等忌讳。
民间传统怎么拜月?
1、在八月十五晚上,月出之时,对着天上的月亮,设香案。
2、香案上摆放供品。有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不能少。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3、将月亮神像对月亮方向,焚香燃烛。
4、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焚烧月光纸,从每样供品中掐下一块投到地上。
5、全家吃团圆月饼。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切的时候要根据全家人口多少切块,无论在不在家的都要计算在内。
吃月饼习俗由来?
据传,元代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吃月饼的注意事项
1、脾虚体热不宜吃月饼,糖尿病人慎吃含糖月饼。
2、不同口味月饼要先吃咸后吃甜,否则吃不出味道。
3、月饼宜少不宜多。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过量食用易致胃满、腹胀,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
4、月饼不宜粥相配,月饼作、粥都就是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数的食品,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对人的大脑细胞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
5、体热者不宜多吃月饼
体内偏热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饼,否则不易消化,还可能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6、月饼宜鲜不宜陈
月饼含脂肪较多,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因此,月饼最好随买随吃。
7、吃月饼宜早不宜晚
吃月饼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应少吃或不吃,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有可能成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某些因素。